淮南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6日 张志强)

2024年01月23日 14:48   来源:淮南日报   

  ——2024年1月16日在淮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张志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安排和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七个强市”,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年来,面对多重困难挑战和艰巨繁重任务,我们奋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深入实施五大攻坚行动,聚焦重点攻坚克难,办成了一批事关发展的大事要事,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急事难事,凝聚了共识、提振了信心、增强了斗志。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实干争先,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把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多项经济指标取得多年来最好成绩,许多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元,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1.6%、居全省第3位,制造业投资增长72.3%、居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居全省第3位,税收增长45.1%、居全省第1位;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7.5%、居全省第3位,其中制造业贷款增长12.7%、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居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17%,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速、进出口总额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2位;新增“四上”企业250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速居全省第3位;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我市入选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国家绿色出行创建达标城市、全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全省首批儿童友好城市试点,在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居第2位,政府透明度指数在全国较大的市中居第4位。淮南经开区“亩均论英雄”改革获评全国改革专项创新案例,淮南高新区成为全省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潘集经开区获评省新材料产业十强园区,田家庵区荣获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十快区。寿县入选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凤台县、潘集区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区)。淮河能源集团荣获全国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特等奖、全国两化深度融合特别贡献奖。淮河能源集团与安徽理工大学共建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安徽理工大学实现省属高校A类学科零的突破,安徽理工大学科技园入选首批省级大学科技园。淮南师范学院在省属高校科技创新“赛马”中位居前列。淮南联合大学、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入选省高职院校“双高计划”。

  (二)聚焦引育并举,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成功举办第二届淮南转型发展大会。把发展制造业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编制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4个千亿产业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启动实施制造业发展4个三年倍增行动、数字赋能制造业行动、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行动,改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企业、科技创新调度推进和考核评价机制,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到41.2%。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企业加快集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5家、高新技术企业7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各54家,新增国家5G工厂3个、数量居全省第2位,新增上市在审企业2家。大力开展专班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新引进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10个,其中50-100亿元项目7个、100亿元以上项目3个。太蓝新能源固态锂电池、科博达(安徽)产业基地等116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开工建设,拓普汽车底盘系统、赛纬锂电池新材料、健坤制药等164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加快推进,中环低碳新能源二期、国晟异质结一期、合众汽车核心零部件一期、坤泰专用变速器一期等56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签约后一年内建成投产。陕汽氢能重卡成功下线。闵行·淮南科创产业园、科创孵化基地(淮南)挂牌运营,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合淮合作区)总体规划获批。加快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潘集电厂一期投产,潘集电厂二期、平圩电厂四期开工建设,在全省率先启动零碳产业园建设,新能源装机规模达316.5万千瓦、增长57.1%。产教融合、招才引智工作深入推进,新增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3个、省级创新平台28家、高技能人才1.27万人,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5个。

  (三)聚焦宜居宜业,城市更新加快实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取得显著成效。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即将获批。山南新区建设加快推进,春申里商业街、市档案馆等62个项目开工建设,高新产业园三期等20个项目竣工,北师大淮南实验学校北区、非遗文化街区、山南儿童公园建成投用。城市居住环境持续改善,实施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38个、任务量是前五年之和,新建安置房2.7万套,新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2.3万套,改造老旧小区29个。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和风西路等12条城市道路开工建设,朝阳东路等12条城市道路完成改造,学院路下穿工程建成通车、创造了涉铁项目“淮南速度”。新增城市绿道和健身步道61.4公里、公共停车泊位5312个、公共充电桩1239个,春申湖公园基本建成,新增城市游园和口袋体育公园35个、“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8个、户外劳动者城市服务驿站710个。城市安全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改造燃气、供水、排水等老旧管网近400公里,整治户外广告隐患1142处、破损脱落建筑外立面7.9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4万平方米。系统化推进城区排水防涝综合治理,有效解决20余个低洼小区积涝问题。荣获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全民活动城市组二等奖。扎实推进城文旅融合发展,启动高品质旅游强市建设,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增长71%、85%。

  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二十四节气研究院安徽分院落户淮南,电视剧《六姊妹》在淮拍摄,淮南马拉松、龙舟邀请赛等众多赛事助力淮南“出圈”“吸粉”。坚持以大交通提升城市区域竞争力,开展交通建设大会战,我市自主建设的合周高速、淮桐高速、怀凤高速、淮扬高速有力推进,凤毛快速通道、G206改扩建等11条国省道建设工程加快实施,凤台新港综合码头、陶圩综合码头等项目开工,“淮南-宁波”铁海联运班列开行,谢家集通用机场选址获批。

  (四)聚焦强农富民,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补充耕地1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4万亩,粮食总产322.4万吨、实现“二十连丰”。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投入衔接补助资金6.7亿元。寿县建设小微园带动就近就业典型做法在全国推广。全国首个农业生产“大托管”产业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大托管人才智库”入选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建成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5个,发放土地确权电子证照7.1万户,“大托管”带动农户户均增收3200元、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31.3万元。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增长9%。出台支持淮南牛肉汤产业发展政策,组建专项基金,新增预制菜加工企业6家,全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八公山”豆腐入选全国“土特产”推荐名录,大豆、沿淮糯稻入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淮建西红柿”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启动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成效明显,清运垃圾31万吨,清理乱搭乱建1.5万余处、无功能建筑6010个,整治河塘沟渠6300处。建成“四好农村路”565公里。寿县、凤台县获评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在全省率先完成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淮干正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九里保庄圩等工程主体完工,安徽省淮河流域一般行蓄洪区建设工程(淮南段)开工。西淝河泵站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五)聚焦系统治理,生态修复成效明显。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降幅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有效。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违建光伏问题整改全面完成。PM2.5年平均浓度首次降至40微克每立方米以内,改善幅度居全省第2位。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国控、省控断面水质首次全部达标。水环境质量改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均居全省第一方阵。完成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上窑国家森林公园、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规划修编。采煤沉陷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分别完成2.7万亩、1971亩。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淮南模式”入选全国深化改革优秀典型案例。新增人工造林1.1万亩。新增国家绿色工厂4家。投用新能源公交车828辆、新能源出租车883辆。厨余垃圾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全省领先。凤台县入选全省水资源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达标县,田家庵区、谢家集区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

淮南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6日 张志强)

2024-01-23 14:48 来源:淮南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