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聚焦民生福祉,社会治理不断深化。民生支出263.3亿元,十项“暖民心”行动和50项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扎实推进创业淮南行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4亿元,建设“三公里”就近就业社区146个,城镇新增就业3.9万人。改造提升城乡菜市场59个。新增婴幼儿托位6978个,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9所、中小学232所。田家庵区入选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大通区入选省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开诊试运行,2家医院获评国家级“母婴友好医院”,3家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工作获全国通报表扬。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居全省第一方阵。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3727户,市老年公寓投入运营,潘集区入选全省农村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区,八公山区入选全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创建区,田家庵区入选全省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区。持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发放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保障金8.2亿元,实现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全覆盖。殡葬工作获全国先进。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警网融合+”基层治理模式,“E治理”平台实现五级应用,“民声呼应”办理、信访工作扎实有效,人民网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再获全国先进,常态化扫黑除恶、平安建设考核进入全省前列,入选全省“一站式”解纷体系建设试点市。“豆娃说法”入选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3人新当选“中国好人”、数量居全省第2位。凤台县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县。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圆满完成国防动员体制改革任务,双拥创建持续深化,创新开设退役军人“学历+就业”订单班,市国防动员训练基地、烈士陈列馆建成投用,全国首块烈士纪念设施标识牌在淮揭牌、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工作、关心下一代、残疾人、红十字、文联、科协等工作实现新提升,地震、气象、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援藏援疆、志愿服务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七)聚焦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加速释放。实施财政绩效提升三年行动,盘活国有闲置资产超10亿元。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万亩、闲置土地5000亩,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233亩、闲置厂房31.7万平方米,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长35.9%。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模式改革成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点。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五星所评定工作获全国先进。常态化开展“优环境、促发展”活动,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办理企业诉求1.2万件,兑付各类政策资金26.6亿元、惠及企业10.2万户(次)。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296项,“最多跑一次”时限压缩92.7%、居全省第一方阵。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安徽楚文化博物馆获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与中国外运、中国投资公司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全国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现场会、央视预制菜争霸赛等重大活动、学术交流、专业论坛来淮举办,淮南的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加速提升。驻淮机构、央企、省企等单位呈现新气象,广播电视、外事侨务、邮政快递、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八)聚焦提升效能,政府建设有力有效。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推进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建立重要政策解读及转化落实机制,举办统计业务、金融资本、工业互联网、“双碳”等专题培训,政府系统干部能力水平明显提升。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办理代表议案2件、建议279件、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10件。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理政协委员提案211件。修订市政府工作规则,制定市政府学法制度,加强府院府检联动,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居全省第2位。坚持新官理好旧账,志高动漫、万国广场等重点项目盘活取得重大进展,推动全市依法依规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完成“保交楼”1.3万套,5600余户群众“难安置”问题得到解决。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商品房监管资金等审计40余项,出台政府性投资工程实施阶段全过程造价管理办法等制度机制30余项,政府工作更加规范,行政效能持续提升,营造了风清气正劲足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一年来的砥砺奋斗,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加快淮南发展,必须敢于拼搏争先,拉高标杆、积极进取,以重点突破推动局部超越、整体提升;必须勇于攻坚克难,依法依规、打破常规,大干小难、小干大难、不干真难、干就不难;必须善于推动落实,锚定目标、压实责任,带着干、盯着干、一起干,依靠群众、凝聚合力,抓主抓重、提速提效、善作善成,推动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行稳致远。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团结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人民团体,向驻淮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和基层干部,向中央和省驻淮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淮南各项事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较多。发展速度还不快,新兴产业规模还不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质效有待持续提升;科教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创新要素需要进一步集聚;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城中村改造任务艰巨,城市功能品质活力亟待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还存在不少问题;促进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工作还需要加强,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等民生领域仍存在不少短板;生态环保稳定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防范化解风险任务依然较重;政府系统一些部门基础管理还比较薄弱,少数干部业务本领还不强、担当精神还不足,研究政策、协同落实能力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将直面困难和问题,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待和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