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6日 陈之常)

2024年02月02日 16:22   来源:南京日报   

  ——2024年1月16日在南京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陈之常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江苏和南京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并两次亲临江苏视察、发表重要讲话;7月份在南京考察调研,就我市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作出重要指示,饱含着对江苏、对南京工作的巨大关怀和殷切希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劲动力,引领我们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砥砺前行!

  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恢复进程中的矛盾问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主线,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紧紧围绕“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经济运行承压恢复、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升至第6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居全国第4位。紫金山实验室建立业界首个6G综合实验室,1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累计达23家、占全省近四分之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3万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7家、总量达213家。

  ——产业强市迈出新步伐。新签约华天科技晶圆级先进封测基地、美埃高端装备等百亿级产业项目9个,与中国石化、宝武钢铁、长安汽车、上海汽车等企业携手谋划推进一批总投资近千亿元的重大转型项目。软件业务收入达到8000亿元,智能电网业务收入突破3200亿元。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达56%。连续三年居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第一等次前列。

  ——文化软实力得到新增强。成功举办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首届长江文化南京论坛在宁举办,“中国南京周”开启中美文化地方交流新篇章。西街遗址考古发现商周时期古城,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更加丰富。成功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亿人次。

  ——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实现新提升。十大类49项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连续6年居全省第一,第14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双下降”。创成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合格城市,仙林街道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群众安全感达99.3%,创历史新高。4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5年保持100%,江豚逐浪成为靓丽风景。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开展“五拼五比晒五榜”竞赛活动,深化服务企业大走访、项目堵点大排查,全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6%,总量1.74万亿元、继续保持全国前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税占比8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7%;实际使用外资超49亿美元,保持正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推动政策精准发力、直达快享,制定实施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33条”、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23条”等一揽子政策,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327亿元。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组建重大项目推进专班,建立“拿地即开工”“地等项目”等“5+1”工作机制,LG新能源圆柱形电池四期、长安新能源汽车溧水生产基地、中材锂膜、日立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制造基地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推出提振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支持政策,开展消费促进活动1600余场,建设特色消费场景超1000个,引入品牌首店350余家。制定出台优化土地市场服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揽子政策举措,着力稳定住房消费。开展招商引资大会战,举办金洽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重大活动,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203个,中石化化工物流总部、国机数科等26家央企二三级企业落地。千方百计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实施稳外贸“千企千团”和“走进跨国公司总部”行动,赴德国、法国、新加坡、香港等重点国家和地区推介招商,跨境电商份额全省第一。

  (二)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制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行动方案和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争取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南京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支持紫金山实验室重大科技任务攻关等政策。扎实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国家EDA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运营,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化取得积极进展,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获批组建,在研培育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12个,“问天I”类脑超级计算机、“源图”开源软件供应链平台取得重大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连续3年居全国首位,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新增上市企业7家、总数达161家。着力营造优良创新生态,制定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创新推出科创金融产品200余款,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出台人才强市“25条”和重点产业人才“7策”,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全域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360人,居全省第一。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废止推进四大片区工业布局调整的决定精神,坚持以增量项目引领四大支柱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两钢四化”转型迈出新步伐。大力发展“2+6+6”创新型产业,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型材料等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未来产业业务收入增长28%,江北新区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金融、商务、文化、会展业保持快速增长。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3800余个,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4家,获批建设国家“东数西算”二期工程示范项目、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汇通达等4家企业入选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百强。质量强市建设成效显著,成为中国质量大会承办城市。

  (三)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一区一特色、一园区一突破、一部门一课题”改革推进机制,统筹实施74项国家级、94项省级改革试点任务,“一网统管”、溧水“交邮快供”融合模式获评全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制定实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126条政策举措,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面对面”活动,国际商事法庭挂牌运行,推出“一件事一次办”应用场景322个,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全国领先,位列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全国第三、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省会和副省级城市前十。谋划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新工集团入选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名单;制定促进民间投资发展10条措施。启动实施低效闲置存量资源盘活工作。完成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深化“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建设,“一带一路”友城达44座,中欧班列开行量增长19.3%、增速全省第一。大力推动制度型开放,11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成果获得全国推广或入选最佳案例,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积极推进,临空经济示范区揭牌。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加快建设,南京都市圈政务服务通办事项增至200项。实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合作项目262个。

  (四)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获国务院审定同意,“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空间结构加快形成。重点城建项目推进顺利,新生圩长江大桥主桥合龙,建宁路长江隧道双线贯通,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晓庄互通立交建成通车,地铁7号线南段投入运营,5号线江宁段不载客试运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460公里。深入推进有温度的城市更新,出台《南京市城市更新办法》,加快石榴新村等试点项目建设,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1个、背街小巷整治200条,新增共享停车泊位近1.9万个。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新改建高标准农田5.5万亩,粮食面积和总产“双增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融合产值增长14.6%,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6个,列入国家和省名录传统村落10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狠抓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国家和省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顺利通过省级验收,长江干流南京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持续推动大气环境改善,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81.9%、同比增加8天。提升河湖长履职效能,建成幸福河湖197处,秦淮河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玄武湖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江宁经开区入选首批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园区。

  (五)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举办高校毕业生招聘会2448场次,建成服务大学生求职“宁青驿站”25个,在宁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4%,城镇新增就业23.1万人。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月1050元,筹集人才房1.9万余套、保障性租赁住房2.4万套(间),主城区轮候家庭公租房全部保障到位。落实“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完成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293户,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构建重点困难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探访关爱服务体系,获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全省第一,新开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区)12所,金陵中学江心洲校区、十三中红山新城校区建成投用,紧密型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70.4%,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项、其中特等奖1项。建成全国首个“三医”联动监管平台——南京“医保高铁”,长期护理保险惠及4.8万人,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出台退役军人优待政策,积极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制定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意见,成功举办南京马拉松等赛事。

  (六)扎实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和社会治理工作。一体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和“治本攻坚”行动,创新推行“应急—消防一体化”“综研联检”工作机制,完成234栋消防无水高层建筑整治,更新改造老旧化工装置15套、供水管网111公里、老旧燃气管道188公里,为8.5万户居民免费置换燃气“安心管”,危房改造实现动态清零。积极应对极端天气影响,有效防范多轮强降雨、台风、低温冰冻灾害。全力维护经济金融安全,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积极推动地方债务、重点企业资金链风险化解和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非法集资立案数、涉案金额和人数大幅下降。食品安全连续7年获省考核A级评定。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积案化解质效稳居全省前列。多措并举抓好根治欠薪工作。深入推进平安南京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化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治理,获评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过去一年,全市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外事、对台事务、港澳、侨务、参事、哲学社会科学、党史、档案、地方志、仲裁等工作取得新成绩,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红十字、慈善、见义勇为、志愿服务、关心下一代等事业迈出新步伐。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我们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5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431件、政协提案589件,满意率均达99%以上。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和深切关怀,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全市人民,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守护城市安宁的驻宁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保障城市运行的基层社区工作者、公交出租车司机、新业态从业人员、环卫工人,向关心支持南京改革发展稳定的驻宁单位、海内外同胞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是: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消费复苏放缓,外贸增长仍然负重承压;石化、钢铁产业受周期性因素影响较大,汽车、电子信息产业转型仍需提速;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不够,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势头趋缓,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较多;高能级创新平台仍然不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还需加力;生态环境质量、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一些领域风险隐患有待加快化解,本质安全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为企业服务还需要更加精准深入,政府自身建设还要加强。我们一定正视差距、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改进。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

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6日 陈之常)

2024-02-02 16:22 来源:南京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