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8日在盘锦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邢 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盘锦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盘锦建市40周年,也是盘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汲取力量、砥砺前行的奋进之年。面对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高效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3%、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39.7%,增速均全省第一。
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奋力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成势见效,重点企业重组挂牌、重回正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各项事业步履坚实、成果丰硕,干成了一批事关长远的大事,攻克了一批复杂棘手的难事,办成了一批群众关切的实事,开创了盘锦振兴发展新局面。
(一)精准施策稳增长,提振经济取得新成效。全面落实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省系列稳经济政策,坚定企业信心,提振市场预期。有效投资夯实支撑。重构项目管理体系,建立项目问题解决机制,推动全年开复工项目502个,辽宁襄平新材料特种聚烯烃、辽河综研化学高端精细化学品等272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辽滨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金发生物基一期等230个续建项目加快实施,伊科思碳五低碳综合利用、辽河双台子储气库群一期等175个项目竣工投产。特别是,备受瞩目的华锦阿美项目地下工程全部完工、32套主装置陆续拔地而起,各关键节点均按时完成,工程总体进度超过55%,这艘“工业航母”的轮廓日渐清晰。消费市场加快回暖。开展“乐购盘锦 惠享美好”促消费活动300余场次,发放政策补贴支持住房消费,消费品以旧换新撬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市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盘锦获评全国第四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推出“文旅+”系列假日消费产品,金帛滩海洋乐园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火爆出“圈”、荣登抖音全国景点排行榜第7名,许多“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全市旅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分别增长64%、29.9%。招商引资持续升温。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赴瑞士、荷兰、美国等国家开展经贸交流,参加进博会、辽洽会等活动进行招商推介,成功举办“山海关不住 兴业辽东湾”主题招商活动,全年新签约注册项目260个,实际到位内资451.5亿元、增长20.2%。助企纾困尽心竭力。常态化开展助企服务,“一对一”包保规上企业,做大做强实体经济,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4.7%,新登记经营主体增长21.7%,企业活跃度位居全省前列,获批省稳增长奖励资金全省第三、为2023年五倍。
(二)链群协同调结构,产业升级实现新突破。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创新支撑力日益展现。华孚环境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企业分别增长35.8%、10.6%、19%,引进各类人才超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31人,完成科技成果转化80项。精细化工中试基地纳入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重点培育库,产业化项目达到10个。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强度均居全省第三,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74.1%。传统制造业量质齐升。实施亿元以上产业链项目39个,投入技改资金70.1亿元,鲁华泓锦成功生产异戊胶乳、填补国内空白,华锦集团成功研发抗应力发白聚丙烯、打破国外垄断,化工精细化率提升至45%,我市联合大连申报的绿色石化集群成功获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京粮粮食物流产业园、益海嘉里稻米精深加工等项目加快建设,粮油加工及生物科技产业营业收入310亿元。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中蓝电子手机高端马达全球市场占有率增至15.7%,光学电子基地签约配套产业项目23个,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增长40%。盛源海洋牧场入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全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403亿元。数字化赋能步伐加快。多屏科技获评省级5G工厂,海兴科技等7个项目纳入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库,盘锦成为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入选国家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智慧城市水平上升至四星级。标准引领性不断彰显。制订4项地方标准,修订盘锦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盘锦大米和盘锦河蟹品牌价值包揽全省农业区域品牌冠亚军、合计突破千亿元,辽滨经开区蝉联全省制造业区域品牌榜首。
(三)多措并举增动力,改革开放呈现新气象。制定实施盘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12个实施方案,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面推行“一窗收件、分类办理、统一出件”政务服务新模式,市本级综合窗口改革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47个“一件事”实现高效办理,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天以内,不动产登记全域实现50分钟内“立等可取”。重点改革蹄疾步稳。8户市属国企负债总额降低11.1%,营业收入增长8.7%。处置闲置土地198公顷、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44.7公顷,“双降”进度排名全省前列。彻底解决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首次实现国家海洋督察零反馈。我市成品油行业全链条全周期规范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3个项目获评省制度性创新成果优秀奖。合资合作深化拓展。举办“央地一家亲 共谋新发展”主题会商活动,央地合作项目谋划梳理87个、新签约19个、推进实施6个。辽河储气库群周期采气量再创新高。中青旅遨游(辽宁)文体旅产业发展中心、江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项目落实落地。援疆项目赛尔山现代畜牧科技养殖孵化园建成使用。开放通道愈发顺畅。保障京哈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顺利实施,曙光大桥及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及危桥改造等工程加快建设。盘锦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主体工程完工,二港池支航道疏浚、疏港路实现竣工,15万吨级航道项目启动论证并列入交通运输部基础设施备选项目库,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9%。外资外贸能级扩大。辽滨经开区连续6年跻身全国化工园区30强、升至第21位。全市新增外贸型企业18家。盘锦鹏鹞羟基生物柴油走出国门、“首航”欧洲。跨境电商企业达到70家,成交额增长24.7%。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5亿美元、全省第二,进出口总额达到147亿元。
(四)统筹联动促融合,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城乡共建共享共荣,奋力争创全域全国文明城市。空间格局更加优化。市级和盘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实施,大洼区、辽滨经开区及30个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我市正式进入“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实施阶段。乡村振兴更进一步。深化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恢复耕地1.2万亩,实施盐改水、旱改水项目新增耕地44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2.4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83万亩,粮食产量110万吨左右。积极构建“322”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体系,全市稻蟹共生、苇田鱼虾蟹立体生态养殖、海洋牧场面积分别达到95万亩、70万亩、48万亩,粳稻、大豆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到105亿元、145亿元,东北新发地农产品供应链中心农产品交易额达到145亿元、盘锦河蟹电商平台入驻商户达到85家。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家,汇福粮油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盘锦6个“土特产”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维修新建农村公路182.3公里。统筹推进客货邮快融合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域快递进村。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0个、总量占比全省第一。我市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入选全国经典案例。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续建改造老旧小区11个、惠及居民2万余户。10家社区便民食堂投入使用。住宅小区物业投诉量下降18.6%。新建和改造城市公园20处。打通城市“断头路”7条。新购公交车辆85台。增划停车泊位1.1万个。新建电动自行车公共集中充电装置点276个,安装电梯智能阻车系统4166部。更新改造供水、供热、燃气、排水等老旧管网360公里。辽西北供水盘锦应急支线输水工程主体完工。植树造林17.4万株。
(五)系统治理优生态,绿色发展厚植新优势。全面建设美丽盘锦,坚决守护好红滩绿苇、湿地之美。环境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全市PM2.5平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8.3%。4个国考断面、5个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开展“无废细胞”创建,首批8类84家示范单位引领带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提质升级。生态保护修复卓有成效。协同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成功申报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持续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高标准完成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下游盘锦段),全年疏浚供水渠系土方15万立方米、修复湿地150.2公顷、修复岸堤39公里、退出油井301口、生态恢复井站17座,辽河口湿地北部区域生态恢复项目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山水工程典型案例,辽河口“湿地三宝”得到有效保护。绿色低碳转型加力提速。编制完成工业、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试运行,辽河油田绿电实现并网,广田清洁智慧供热项目建成投运。益海嘉里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辽滨经开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通过国家验收,成功入选国家绿色化工园区(建设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