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1日在舟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舟山市市长 徐仁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有力落实“985”行动,牢牢把握抓发展、促建设、惠民生、防风险市域现代化实践路径,建设现代海洋城市迈出坚实步伐。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26.2亿元、增长5.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0%,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5%,主要指标符合预期,全市经济稳进提质。
过去一年,我们全力以赴谋大事、抓关键、快落实。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新版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获部省联合批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开启新征程。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攻坚突破,“1+4+N”布局规划基本成形,23项经验做法全省推广。推动平台、产业、项目一体建设,石化“一核五区”通过省级复核,规上工业总产值首破4000亿元。综合交通投资连续两年超200亿元,“两高一铁”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甬舟高速复线二期工可通过部审。“两重”、“两新”政策落地见效,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占全省份额、以旧换新资金兑付量均超额完成。顺利通过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全省个性问题最少、无典型案例的地市之一。有望实现平安市“二十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一)精准施策经济运行稳进提质。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形成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绵密攻势。精准化落实政策。年初果断推出8大领域72条政策包,接连出台数字经济、融资租赁、文旅消费等加力提效专项政策,顶住了深度承压挑战。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统盘“8+4”经济政策资金126.23亿元,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57.6亿元。抢抓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新增超长期特别国债17.59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66.8亿元。高效率推进项目。全力抓项目促投资,51个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245个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为136.5%、101.6%。北方特气、天赋宏云等77个项目开工,华康生物、大浦口集装箱码头等62个项目建成投用,世倍尔、糖能科技等18个10亿元以上项目落地,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重点项目用地、用海、用能实现应保尽保。多途径激活消费。出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开展海岛生活节、旅游惠民季等系列促消费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1%。成功举办省海运会、市运会、舟马等赛会,创造赛事综合效益超10亿元。
(二)创新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逐群逐链推进九大产业链、八大平台建设。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迭代升级科创政策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1.9%。建设“数字海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破百亿,获评全国千兆城市。联动推进产业创新,成立船舶海工协同创新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平台,国家级海洋综合试验场获批授牌,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27家、高新技术企业51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43家。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新引育海洋高层次创新人才122人,引进高校毕业生2.1万人。制造业发展聚链成群。以重点产业驱动制造强基,完成工业投资608亿元,制造业投资增长6.4%,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加快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高性能树脂ABS装置建成投产,石化行业产值超2800亿元。实施船舶修造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淘汰重组落后不安全产能117万载重吨,腾出低效用地5080亩、岸线11公里。建成“2+1”省级船舶海工核心区,绿色修船国际认证国家试点获批,造船新接订单占全国8%左右,修船量占全球20%以上。全市首个电网侧储能电站并网投运,浙能电厂二期、国能电厂三期全面投产,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75.37万千瓦、电力装机415.83万千瓦。波音项目复交复产。支持企业开展设备更新、数字赋能、绿色转型,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完成技改投资215亿元、增长97.8%,机械制造、螺杆、汽配等特色产业增加值均增长10%以上。现代服务业锻长补短。顶住限上批发业下行压力,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8%。出台新一轮航运服务业支持政策,小干岛海事服务产业园投运,新城、普陀纳入全省重点航运服务集聚区,实现海事服务总产出650亿元。推进“星辰大海”计划,落地亿元以上文旅项目16个,天空之城、花鸟爱情岛等顺利推进,普朱区域游客量超2000万人次,长乔海洋公园等成为舟山旅游新标识。发布低空经济发展政策意见,创新岛际物流运输等应用场景。嵊泗获评省级夜间经济样板城市,定海东海百里文廊、岱山东沙古渔镇入选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传统渔农业稳步增长。现代设施农业加快发展,新建高标田6909亩,新增“多田套合”10532亩,粮食播种面积突破10万亩,设施蔬菜面积实现翻番。深入实施海上“千万工程”,境外运输渔船对华注册试点落地,减船转产国内捕捞渔船157艘,落地东寨大黄鱼精品渔场等链主型项目16个,“一条鱼”全产业链产值超1100亿元。推进入渔基里巴斯、阿曼海域,远洋捕捞产量增长8.6%。
(三)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激发活力。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自贸试验区提速发展。高规格动员部署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第七届世界油商大会成功举办。扎实推进油气全产业链建设,获批全国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铁矿石储运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外钓深圳港、六横盛达等油储项目建成投运,全市油气储备能力达3982万方,完成铁矿石混配量2067万吨、保税船燃加注量726万吨,LNG接卸量增长53.4%,粮食中转量占全国的18%。深化世界一流强港建设,长三角船检通检互认模式全国推广,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6.8亿吨、352万标箱,实现江海联运量3.4亿吨,首次直航川渝。下紧转第2版? ?上紧接第1版 深化区域协作,小洋山北侧集装箱码头、上海LNG站线扩建等项目加快推进。优化外籍人员全链式集成服务,国际船员换班通关效率提升70%。重点领域改革多点突破。推动涉企基本服务与特色增值服务融合,新增国家级改革试点11项。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创新,新增市场主体2.4万户。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高质量完成行政执法监督全国试点任务。全层级贯通实施“1+5+X”国资监管制度。农村第二轮土地延包试点稳步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赋权改革取得实效。农村客货邮融合模式全省推广。完成嵊泗人口小县机构改革。外贸外资稳规模优结构。打好“稳拓调”组合拳,大力发展大宗贸易,外贸出口额超1200亿元,规模再创新高。创新利润再投资、返程投资、购买股权等方式,实际利用外资4.3亿美元。
(四)强城兴村融合品质能级提升。坚持新型城镇化,持续搭好框架、完善功能、美化环境、强化治理,海上花园城市焕发新颜。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现全市域覆盖,形成小干岛城市设计、甬东勾山海创港等规划成果。功能品质日益完善。城市有机更新稳步推进,完成城中村、旧厂区、老旧小区改造17个,定海古城“文房四宝园”开园。加快构建立体交通体系,白泉至三官堂公路有序推进、北向延伸段开工,半升洞客运中心投运;建成城市道路27条,打通断头路5条,惠飞路等19条道路完成提升改造;普陀山国际机场获批,开通香港航线。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岛北污水处理厂改造等94个项目完工,城区主干道路实现雨污分流全覆盖。建成大陆引水三期工程和嵊泗大陆引水工程,完成岛北输水管道提升工程。深入推进“花海彩林”行动,小干岛城市营地等成为网红打卡地。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新增滨水绿道35公里。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空气质量保持全省第一,地表水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千万工程”全面深化。推动实用型村庄规划管控全覆盖,出台渔农村建设导则。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全市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村全部消除、50万元以上强村占比达91%。全域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提标,和美乡村覆盖率达60%。推进人文乡村建设,礼堂结对共建实现全覆盖。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比例达97%。
(五)共富先行民生福祉全面增进。以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为抓手,推进“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集中七成财力用于民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52。嵊泗成为国家共富实践观察地。基本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坚持市域一体,攻坚钱随人走、编随事走、差异化考核等体制机制改革,通过资源统筹每年节约财政资金1.2亿元。优化全市教育布局,完成7所学校改扩建,百人以下小规模学校全部退出,实现98%的学前幼儿、99%的小学生、100%的中学生在大岛就读,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率超90%。下决心解决义务教育教师超编问题,压减超标准配置教职工131名。全域普通高中和省内优质高中结对,义务教育段省现代化学校创成率全省第一。签订省市医疗卫生合作协议,深化开展省市医院结对帮扶和乡镇卫生院对口帮扶,县域三大救治中心标准化建设率达100%,全市首台医疗五维全息PET-CT启用。首创医保“一地签约、全省共享”,全市药店实现低价药柜全覆盖。舟山美术馆开馆,文共体建设经验全省推广,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5.6万平方米。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跃居全省前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建设“没有围墙的创业园”,新增城镇就业4.64万人。突出抓好“一老一小”保障,每万名老人拥有持证护理员数提升至全省第四。健全社会救助和慈善体系,提高城乡低保、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率先实现特困人员县域集中供养。实施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成功争取省级异地搬迁补助政策,11个小岛完成迁居。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11项市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改造老旧小区燃气立管27公里、惠及居民4500余户,提升农村公路115公里,适龄初中女生宫颈癌疫苗接种、新增残疾人就业等项目均超额完成,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六)除险保安发展底线更加巩固。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面推进基层应消体系建设,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继续实现“双下降”。铁腕开展海上安全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全链条管住船、管住港、管住人,淘汰涉渔纳规船舶358艘,清理取缔“三无”船舶606艘,立案1001起,移送司法机关21起、37人。全面构建同舟共治融治理模式,全市76.7%的海岛、53.2%的村社实现“零发案”。实施公安基层所队基建改造提升。有效防范重大风险挑战,保交楼项目全面销号,成功应对“贝碧嘉”台风等自然灾害侵袭。
同时,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对口支援合作等工作有力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机关事务、档案史志、决策咨询、社科、信访、统计、气象、供销等工作成效明显,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志愿服务、关心下一代等事业持续进步。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高标准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2项,立改废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103件。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府院合力保障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推动审计问题整改到位。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市政府名义下发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只减不增”,“三公”经费持续下降,全市各级各部门实干比拼、担当作为的干劲更加充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在困难中承压前行,在挑战中逆势而上,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深切感到,千岛大地的每一处变化,海岛现代化的每一点进步,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科学决策,在于百万军民一道拼、一块干、一起奋斗。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看到,对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部分指标没有达到预期;重大项目接续建设面临考验,推动经济扩量提质增效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缩小“三大差距”还需攻坚,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有待改革深化;统筹防风险与促发展压力较大;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应对新形势、处理新问题的能力还有不足。我们一定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