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电(记者袁慧晶)元宵节,江西南昌青云谱区青云谱镇举行踩街展演活动,使用的龙灯来自城南村的城南龙灯厂。这个村庄有着700多年的扎龙灯、舞龙灯历史,最早舞的是板凳龙,随着时代的发展,板凳龙逐渐由更为灵活轻巧的彩色布龙取代。
龙灯厂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只是个小作坊,一年卖出的龙灯不足20条。2008年,城南龙灯被列为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后,传承人史克滨不断改良龙灯制作技艺,生意从区里做到市里,从省内再到省外、国外。
但传统龙灯的市场毕竟有限,如何让更多的人舞起龙灯呢?意识到市场瓶颈的史克滨,在保留龙头核心制作技艺的同时,开始根据现代人的需求对城南龙灯进行改良。
竹制龙身骨架远距离运输易损,他就用韧性好的塑料代替竹子;夜间舞龙用明火会有消防隐患,他就在龙身、龙头加上LED灯;组织舞龙难凑齐人、体力不好的人舞不动,他又研发了可单人独舞、老少皆宜的迷你龙灯——彩带龙。
“龙灯行业是以一年的元宵节作为收官日,龙年的龙灯销量突破了三万条,其中有两万条是改良版的迷你龙灯,60%的订单来自中小学校园。”史克滨自豪地说,龙灯行业从吃“节日饭”变成了吃“四季饭”。从2020年推出迷你龙灯至今,他先后赠送给了6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以推广舞龙运动。他还联合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编写了彩带龙舞龙教程,积极参与中国龙狮运动协会组织的全国健身龙舞推广套路项目,准备跨界“圈粉”健身爱好者。
青云谱镇副镇长艾妮说,通过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项目推广,城南龙灯已经从一种年俗道具成为了老少皆宜的健身器材。在市民公园、健身广场上,时常能看见舞彩带龙锻炼的老年人。
70岁的熊福根是彩带龙的首批“老年粉丝”之一。龙身画圈寓意财源滚滚,对龙、背龙、跨龙、推龙等一系列花式动作令人目不暇接……他的拿手绝活是踩着轮滑舞龙,每次表演都引来人们阵阵喝彩。
“龙灯文化要与时俱进,才能真正融入时代、融入生活,获得生命力。”史克滨还有更大的梦想,他希望,城南龙灯能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扇窗,为中国龙灯成为世界性的吉祥符号埋下一粒希望的种子。
他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关春梅是美国一所公立高中的中文教师。从2017年开始,她通过网络向史克滨购买了数条长龙和上百条彩带龙。“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立竿见影。以前中文班招生只能招到4个班,组织舞龙队后,6个班的学生爆满。美国孩子因为龙灯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春梅在接受记者越洋电话采访时说。
因为演出效果好,一些其他学校的老师也来了解购买渠道,关春梅就组建了一个城南龙灯团购群。目前,群内已经有数十所美国学校的老师购买了城南龙灯,作为节庆活动的道具或是了解中国文化的教学用具。
据不完全统计,城南龙灯已出口到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捷克、埃及等36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龙”的“洋粉丝”队伍仍在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