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助推转型升级 天津滨海新区再绘新画卷

2013年09月11日 08:3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齐平 见习记者祝伟 温济聪

  蓝天碧海的东疆沙滩浴场、高耸入云的MSD大楼、宽敞洁净的广场马路、灯火通明的新区之夜……在天津市民孙敏眼中,滨海新区有一种梦幻的美,“这几年,滨海新区的变化太大了,几个月不回天津,都快不认识这里了。”如今,滨海新区的美不仅体现在风景,循环经济的发展为这里增加了吸引力。

  滨海新区位于中国发展重心由南向北推移和全球经济重心自西向东转移交会点上,被誉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历经8年发展,这里成为天津经济发展的“龙头”,经济总量占到天津的半数以上。8年来,滨海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超过20%,生产总值达到7205亿元,带动环渤海乃至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天津是特大型老工业城市和资源短缺型城市,2012年综合能耗达6800多万吨标准煤,而滨海新区就占到了一半以上。从上游做好产业布局,加快推动转型升级,从下游落实循环减排、促进资源再生利用,正成为滨海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两大抓手。

  位于滨海新区内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在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获得了15连冠。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园区,近年来开发区在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上做足文章,依托“两个体系”共同发力,即打造集群发展的空间支撑体系、清洁高效的绿色产业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企业从源头减量,从而促进了企业的生态化发展。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总工程师卫红梅说,“目前,我们开发区有9大产业,包括电子、汽车、装备、生物医药基地、化工等,这种一区多园的格局对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挑战。目前,我们的万元GDP能耗是148.05公斤标准煤,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我们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ISO14000示范区,也是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这些荣誉也给我们不小的压力,只有不断创新做得更好,才能保持领先。”

  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发展循环经济重在“减量”。“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的3R原则,卫红梅说,以前总是特别强调“循环”,总想形成一个环,结果发现并不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不能强行补链,而要结合产业的特点,把重心放在减量化上。

  这个开发区是典型的综合型工业园区,企业数量多、行业类别多、企业规模不等,循环经济链条难以将所有产生废物的企业网罗其中。对此,他们引进了英国“产业共生”模式,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公布企业废物资源的供需信息,帮助企业充分了解并且获取适用于自身废物资源化的途径,从而推动不同产业企业相互利用废弃物。

  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的主要成员是一群“80后”年轻人。中心的作用就是搭建平台,沟通信息,推动“产业共生”。中心副主任朱虹表示,“国家对低碳环保工作非常重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非常看好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心通过运行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信息网、组织43场节能环保技术产品对接交流会和咨询培训活动,汇集了国内519家先进节能环保技术供应商,并促进了区内30家企业开展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63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37家企业开展了能源审计,同时促成了87组企业之间的废物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减少废物填埋量3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9万吨,被评为天津市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

  MSD低碳示范楼于2010年启动建设,俗称“生态三明治”,根据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太阳能、电源热泵等20余项节能环保技术,较普通建筑节能30%,减少碳排放35%,并已经获得美国LEED金奖认证。“我们很快就会搬进这座低碳楼,希望在楼里集聚相关环保企业,并实时监控区内公共建筑的能耗情况。”中心咨询服务部副部长胡若丝说。

  在产业规划方面做好谋篇布局,新区以高端产业聚集为目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设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新能源等3个世界级产业基地,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装备制造、现代冶金、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这不但改变了产业格局,更改变了传统上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工业生产的低消耗、低排放。未来5年内,滨海新区还将集中打造汽车制造、电子通讯、生物医药等20条结构合理、链接有序、清洁高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滨海新区要着力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体现“新”,在提升产业层次上体现“新”,在改善生态环境上体现“新”,在完善城市功能上体现“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在天津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对滨海新区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南开大学滨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刚认为,滨海新区的产业结构的定位面向高端,瞄准的就是低能耗、高效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新兴产业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内在要求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是一致的。

  今年上半年,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达17.5%,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新路?从下游落实循环减排、促进资源再生利用,成为滨海新区的又一选择。

  投入一个废弃的饮料瓶,就能拿到价值一毛钱的抵用券,交一公斤旧报纸就可以兑款一瓶水,交一块手机废电池就可以在超市兑换一包纸……滨海新区福瑞社区内,有一个特殊的废品回收亭。把一个空饮料瓶放进投入口,回收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一张回收凭证,每张凭证抵用0.1元,市民可以在旁边的“绿色便利店”购物时使用。

  记者发现,这家便利店与普通超市区别不大,只是柜台前贴着一张特别的价目表,超市门前摆放着一台RVM饮品包装自动分类有偿回收机。“截至下午5点,今天收到了40张这样的‘小票’。”超市收银员张秀琴说,小区居民凭积分可以抵扣现金。“每逢超市搞活动时,来兑换物品的居民就特别多,大家拿着各种废弃物,小到饮料瓶、电池、豆浆机、复读机、手机,大到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空调,换购纸巾、肥皂、电风扇等日用品。”

  在工业废弃物中,电子垃圾包含的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但这恰恰也是回收再利用价值最高的部分。作为一家从事电子废弃物处理的企业,多年来泰鼎(天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在针对废电子组件中含贵金属的部分进行提炼,通过科技的力量变废为宝,将资源吃干榨尽。

  该公司总经理蒋治平说,“我们希望向其他有潜力的环保产业延伸,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资源,有效降低成本,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运营效率,实现处理的专业化分工,最后产生规模效益,使参与项目的企业实现多赢。”

  目前,滨海新区能耗在5000吨以上的企业有150多家。对此,滨海新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文强坦陈“压力很大”。

  今年8月5日,滨海新区启动了企业“节能之星”评选活动,鼓励规模以上企业自觉节能减排。截至目前,有60余家企业参与评选。“对于在节能减排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我们不但要授予星级牌匾,还要在资金上进行奖励,最高额度达到40万元。”张文强说。

  此外,滨海新区还积极探索人工湿地减排新途径。所谓“湿地减排”,就是在污水处理厂的末端建立人工湿地,这样经过污水厂处理后的水能得到“二次净化”,“湿地减排既美化了环境,又达到了减排的目的。”滨海新区环境保护和市容管理局污染防治处副处长薄文福说。

  津门极望气蒙蒙,泛地浮天海势东。以循环经济为抓手助推转型升级,以滨海新区为龙头带动城市发展,一座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足音正日渐清晰。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