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南水北调对汉江影响不大 "南北同枯"时有预案

2014年07月25日 15: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王浩(左二),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孙国升(左一)做客中国经济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系列访谈 中国经济网记者裴小阁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王浩 中国经济网记者裴小阁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5日讯(记者袁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日前顺利充水试验,即将于10月正式通水。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王浩做客中国经济网“江水北流3000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型报道活动”系列访谈,他指出,中线工程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占汉江500多亿水资源量的25%,这对汉江中下游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他强调“影响并不大”。

  王浩进一步解释到,中线工程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相当于比两个密云水库总库容还要多一些,对汉江中下游最主要的影响就是航运,其次也影响到工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不过他也表示:“对于受水区的好处来说影响小多了。”同时他强调,将通过建兴隆水利枢纽、建引江继汉工程、改建扩建部分闸站、航道整治等四类补偿工程,把对汉江下游的影响减到最小。

  近两年,国内淡水水体蓝藻、绿藻、硅藻等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华”的现象频发。汉江中下游的水量减少后,是否会造成“水华”发生几率增加?针对这一疑虑王浩也给出了解释。他指出,水量减少后对“水华”的爆发会有推动作用,但他强调这一方面问题正在通过调度来加以解决,并声明“水华”发生几率增加并不一定是南水北调中线调水造成的,而近两年的气候变化、温度升高及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等,都是造成“水华”发生的原因。

  此外,王浩也就百姓普遍关注的“枯水期无水可调怎么办”问题做出了解答。王浩认为,近百年的气象资料显示,南丰北枯、南枯北丰、南北同枯,南北同丰的比例各占25%。南北同枯,南方没有水调过来,北方又缺水,这种情况在这一百年里最枯的一年也可以北调水量62亿,并且还是在优先保证汉江中下游用水162亿的基础上完成的。

  王浩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中线工程的年平均调水量是95亿,丹江口调蓄能力很强,在枯水年还有62亿。刚才我又说到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航道整治,航运流量需要490个流量,现在经过整治以后400个流量也可以,这样丹江口水库就可以向汉江中下游少放18.37亿的用水,这些水也可以送到北方来,即18.37亿加62亿,这就是靠丹江口水库支撑的北调水量最枯时候的情况。”

  他又强调汉江上游还有几个水库,联合调度还可以增加一两亿水。另外汉江上游每年调水15亿到渭河流域,可以和渭河流域联合调度,比如北京特别旱的时候,渭河少要一点水。再有就是中线工程这1246公里在气候不一致区,北京天旱,沿城不一定就旱,像岗南、黄壁庄、鸭河口、盘石头、王快、西大洋,这一系列的山前水库也可以联合调度。总体来说已经对连枯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案,有问题但问题不是特别大,不必担心。

  中国经济网“丹水北流3000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型报道活动” 

  王浩谈南水北调水源保护:湖北十堰停掉年产值15亿产业 

  孙国升:南水北调后北京水价调整已有计划 

  孙国升:南水北调后北京若现黄水将启动免水费等预案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