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渠首风采]乡魂,是一段载不动的愁

2014年10月05日 08:3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回老家,为了那难舍的乡情。中国经济网记者刘向明 摄

   

    谈及南水北调,彭桥镇丁冲村年过70的丁家鹏和郭庙村58岁的赵学明激动不已。中国经济网记者刘凯 摄

    中国经济网南阳10月5日讯(张海涛)南水北调伴随着一代人的梦想,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在淅川县沿丹江水库散落的众多小村庄,伴随着移民、修水库、往京津输丹水的进展,这些当地的群众逐渐形成了渠首情结。他们曾激动着,也曾伤感着背井离乡告别难舍的故土,也曾在牵肠挂肚的记忆中无数次将故乡魂牵梦绕。而当“渠首调水梦”真的快要全线贯通的时候,他们却留恋不已。莫道落叶未归根,只因调水爱国情。这,就是移民的情怀!

  近日来,马镫、香花、盛湾等镇的移民纷纷返乡,重温他们魂牵梦萦的故乡情。摸一摸即将被淹没的石屋,坐一坐曾朝夕相伴的大槐树,给祖先再上一次坟,最后看一眼亲爱的老家,默默无言中,思绪像丹江水库的水一样绵长、深远。

  马蹬镇的张福军是一位搬迁到新野的移民,10月1日,他带着一家老小8口人专程回到位于库区的故乡,站在渠首大桥上,凝视大坝,沉思良久,久久不愿离开。他说,平日一提到故乡,立即产生一种再也见不到了的感觉,现在回来一看,有兴奋,有伤感,也有自豪。

  在国庆节到来之际,中国经济网通过镜头里那一张张回乡图记录下他们眼眸深处的那些眷恋,以此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乡魂,是一段载不动的愁……

(责任编辑:彭博)

共(4)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