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青岛12月3日讯(记者刘成)国务院2012年11月6日批准青岛保税港区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后,结束了山东省长达18年没有进口汽车口岸的历史。今年1-11月份,青岛汽车口岸实现进口整车4080辆,在全国17个整车进口口岸中跃升到第六位,在近几年所有获批9个口岸中排名第一。面对整车进口量快速增长的挑战,青岛保税港区管委会、青岛海关、山东国检、青岛港等单位多方共进、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不断完善口岸硬件设施,优化政策服务环境,助推口岸做大做强。
政府:规划先行政策特惠
青岛汽车口岸获批后,根据省市总体部署,保税港区确定了“总体规划、近远期结合、分期建设”的思路,先期启动建设一期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一期工程包括2个专用滚装船泊位、8万平方米专用堆场、1.1万平方米检测场站、2条进口汽车检测线及相关配套设施,仅用70多个工作日建成,2013年5月31日通过国家正式验收,7月8日海关总署开港运行。二期工程按照全国唯一“进出口结合、内外贸并存、一港两区多园”的发展架构,由3个滚装船泊位、40万平方米专用堆场及围网外1.01平方公里配套用地组成,设计年吞吐能力70万辆。其中1.01平方公里项目的总体规划将结合下步自由贸易港区的整体规划进行统筹设计,涵盖进口汽车物流区、总部商务区、展销体验区、创意研发区等板块,建成后就业人口2万人,聚力打造国际知名的汽贸中心、航运中心、酒贸中心、奢贸中心。
在不断升级汽车口岸硬件设施的同时,保税港区管委会研究制定多项政策措施,持续优化政策服务环境。出台《青岛保税港区支持汽车企业发展办法》,在园区配套、金融服务、行政审批、招商奖励等方面推出20多条政策措施;协调工商、国税、商务等单位给予支持,解决了汽车销售企业注册登记、发票开具、进口许可证办理等问题;引导建行、农行、中信等金融机构开发汽车金融产品,促成多家本地企业开展进口汽车贸易的开证、押汇、垫税等业务;成立汽车口岸办公室,作为管委会统筹汽车口岸发展的具体协调部门,从企业注册到运营提供全程服务。
今年以来,国家各部委针对汽车产业相继推陈出新,工商总局宣布自10月1日起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交通部、发改委、公安部等十部委联合出台指导意见,规定“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质检总局发布通知严格“三包”执行规定,将非中规车纳入“三包”范围。青岛保税港区结合各项汽车产业新政,以打造“开放、畅通、诚信”的汽车口岸为目标,立足青岛,服务山东及沿黄九省区,与天津、上海等口岸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探索出一条极具特色的汽车产业新路。根据国务院简政放权指示精神,结合自贸区政策先行先试,区内工商、税务、商务等部门开展工商注册试点,5家试点企业工商注册时间缩短至1天;引导区内企业利用现有土地仓库开展汽车仓储、改装、物流等高附加值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出台优惠政策,打造汽车进出口双向物流,海路方面,吸引华尔威廉臣、礼诺航运、日本邮船、商船三井、川崎汽船等全球五大汽车滚装船公司入驻,打造与进口车来源国日韩、欧美和出口车目的国中东、非洲、南美等地区互通有无的滚装船航线,陆路方面,培育扶持汽车运输专业车队,服务山东及沿黄九省区的出口汽车生产厂家和进口汽车经销商,双管齐下,打通进口车抵港-疏运和出口车集港-外运大动脉;以青保国际汽车城为依托,申请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以准4S店形式对入驻商户进行统一标准、统一结算、统一售后的严格质量管控,建设青岛进口汽车零配件中心,联合潍坊、德州、济宁、菏泽、临沂、胶州等功能区和社会网点在全省布局售后维修,力推“先行赔付”、“三包”、“召回”等制度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