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6日讯 (王子威)11月16日,首届京津冀社会信用体系合作共建研讨会在京召开,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经信委、发改委共同发布了京津冀社会信用体系合作宣言,并签署了相关框架协议。
自此,三地将实现企业信用数据平台的共建共享,守信企业将在跨区域业务的开展上得到政府支持,而不良企业则将面临“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惩戒。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京津冀三地携手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签署协议、发表宣言,既落实了国家战略的要求,又顺应了区域协同发展的客观需要。”
据上述合作宣言,京津冀将从6方面强化守信激励,提高企业失信成本:建立相对一致的信用制度;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构建信用奖惩联动机制;促进信用服务市场发展;加强信用人才培训教育;加快推进诚信文化建设。
具体的,在信用地方立法、激励和惩戒制度将形成相对一致的标准,构建三地“互联网+信用”的服务监管模式、并实现市场信用主体信用信息的查询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框架下,对恶意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逃骗偷税、商业欺诈、环境污染、制假售假、盗版侵权、非法集资等严重失信的行为,其惩罚和制约的力度都将大大加强(包括融资限制、业务拓展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的消费出行限制等),从而真正实现三地“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京津冀应该打破市场分割,支持金融投资、信用担保、技术交易等业务跨区域经营,建设区域统一的信用体系。”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表示。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目前全国各地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及区域共建上都在进行积极尝试,而涵盖了“首善”之区北京的京津冀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对于全国而言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参考及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