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探索生态文明之路:从"末端治理"到"前端推进"

2016年06月04日 08:5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郑杨 庞彩霞

  从“末端治理”到“前端推进”

  ——广东佛山探索生态文明之路纪实(下)

  走进广东佛山杏坛镇逢简村,苍翠的古树下农妇正在河边洗菜,村民撑木船在河中清理落叶……久违的岭南水乡景象再现,经济的发展与生态改善在佛山正日益变得和谐共融。

  佛山的绿,不仅绿在“表”,更绿在“里”。从环境污染的“末端治理”到体制机制的“前端推进”,从单一的环境执法、森林围城到生态建设制度化、常态化,从政府推动到社会共建共享……今天的佛山正逐步走出一条高质量的生态文明之路。

  让森林进城、下乡、上路

  记者来到佛山新城滨河生态廊道,满眼的翠绿令人心旷神怡。这条近30公里长的生态廊道将佛山两大经济重心——佛山新城与北滘镇连通。市民骑车可以畅享沿途自然风光,令“高效率、慢生活”成为现实。

  “这是佛山‘三年城市升级计划’的重点项目,以营造城市森林为目标,在建设中强调发挥吸碳制氧、保土蓄水和净化环境等生态功能,种植了117种乔木和128种灌木,还打造了浅滩、河漫滩等多样的生态水体形态,建成全市最大的城市中心湿地公园。”佛山新城管委会副主任何小坚说。

  在佛山,从水道到公路,从城区到乡村,类似佛山新城滨河生态廊道这样的绿色景观随处可见,这是佛山多年来持之以恒开展绿化的成果。2013年以来,佛山又启动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

  “创森”启动以来,佛山已投入80亿元用于绿化建设,同时不断完善森林绿地规划体系,推动生态建设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到2015年底,佛山市域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34.81%,接近国家森林城市35%的指标。

  生态文明深入人心

  在离顺德区中心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鹭园”,园子的主人,是人称“鸟叔”的冼铨辉。16年前,他在这片杂草丛生的荒地上种下竹林,如今这里已成为成千上万只鹭鸟的安身之地。

  在佛山,像“鸟叔”这样爱护生态、珍惜环境的老百姓越来越多了。近年来,佛山以“生态文化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民营造生态文化的氛围越来越浓。

  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节约用能新风尚,佛山还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节能减排降碳。近年来,佛山共举办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公共机构能源管理、电机能效提升、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等各类培训班共90多期,参加培训人数5800多人次。

  “原来倡导生态建设,往往是政府唱独角戏,环保之于企业,是成本的压力;于民众,只是锦上添花的装饰。如今,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佛山的生态建设正从政府向全社会转变,企业视环保为发展机遇,民众对蓝天白云空前关注。”佛山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

  生态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

  春日可采桑养蚕,夏日可捕鱼钓虾,四季能品尝鲜果……在5A级景区西樵山下,有这么一座生态与农业相结合的文化旅游园区。

  西樵山一直完整保留着“千顷鱼塘万亩田”的自然生态景观,这里的近万亩桑基鱼塘作为一种优良的生态系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近年来,西樵镇挖掘桑基鱼塘生态养殖文化,打造了具有深厚岭南农耕文化内涵的观光旅游区,深受珠三角游客欢迎。

  活化利用特色古村落,是佛山发展“生态文化+”模式的重要手段。在佛山,有一大批岭南特色鲜明、文化底蕴厚重的古村落,2014年底,佛山启动了“特色古村落活化升级”工作,计划2年内将杏坛逢简村、张槎莲塘村等30个各具特色的古村落修复和活化起来,在保护与利用之间找到最佳契合,既保护古村“大生态”,又挖掘其历史文化、特色饮食、节日习俗等非物质文化,发展休闲旅游和特色观光农业。目前,首批13个古村落的活化工作已经完成。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