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功办学并发展良好、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开建、吉大昆士兰大学进驻,还有十多所大学洽谈合作……深圳市龙岗区积极学习硅谷、以色列等地创新发展经验,引进和集聚大批中外合作办学、高端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为城市发展缔造“创新源”。未来3至5年内,这里将建起深圳智慧指数最高的区域之一,为深圳创新发展提供“智核”引擎。
建区20多年来,龙岗区抢抓深圳特区一体化、迎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历史机遇,实现了从“加工之区”向“大运之城”的转变。其中2010年深圳特区扩容,长期处于原特区外的龙岗被纳入到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内,承担起支撑深圳“东进”,辐射深圳东部地区、深莞惠地区乃至整个粤东地区的重任。
2011年,龙岗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作为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主战场,除了建起世界一流的场馆外,周边交通的配套升级为龙岗发展打通了脉搏,还为龙岗留下了16平方公里的“大运新城”。2013年龙岗提出“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并抓住深圳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提出打造国际大学园的设想。
目前,龙岗已成为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最多最集聚的区域,也是与国际高校交流合作最频繁的区域之一。“大运新城”也成为深圳市15个重点开发区域中惟一以国际高等教育引领、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科技服务中心。根据龙岗区《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到2018年这里将力争入驻高校不少于4所,2020年国际大学园各高校建设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这意味着,随着深圳国际大学园的建成,未来“大运新城”至少可以增加10万名创新创业人才。
国际性大学落户龙岗将带来什么?高端优秀人才的集聚显而易见。“前些年深圳没有一个院士,我们预计国际大学园未来可以为龙岗带来更多的院士。”龙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龙岗的人口结构中,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占据了绝大部分,而国际大学园的发展为龙岗带来了一大批高端人才,人才资源集聚效应正在显现,持续优化龙岗的人口结构。入驻国际大学园的高校教育方式也将与国际化教学接轨,提升龙岗的国际化水准。如港中大(深圳)是全英文教学,而北理莫斯科大学将采用莫斯科国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使用中、英、俄三种语言教学。
高等院校进驻的同时还带来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检测中心以及创新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龙岗拥有创新平台77家;2014年新增创新平台15家,增长19.5%;2015年新增创新平台20家,增长21.7%,发展迅速,初步建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南岭牛津生物医学(中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成立广东省首家区级科技服务平台——龙岗技术转移促进中心。龙岗区还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同济大学、暨南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10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
几组数据折射出龙岗“大学之城”的活力和后劲:除了高校的引进和建设,龙岗区还实现了高端企业资源集聚,培育了华为、比亚迪等国际性龙头创新企业,特别是引进培育了柔宇、艾尼尔等一批行业新秀,还有一大批极具潜力和活力的初创企业。2015年,龙岗区地区生产总值2636.8亿元,增长10.5%,居全市各区(新区)中第一;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则达到1587.3亿元,同比增长29.9%,大幅度高于产业整体增速,占龙岗GDP比重达60.2%,占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达22.7%。随着世界一流大学入驻,“教育+产业”将为龙岗插上腾飞的翅膀,龙岗的创新智核效应也在不断增长,企业和高端创新资源的聚集正在释放出创新驱动的强大正能量。(经济日报 记者 杨阳腾)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