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多维发力让公共出行更便捷

2016年10月14日 10:0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刘 成

  ? 青岛市民搭乘“互联网+公交”快车。 曲秋平摄

  ▽ 从去年9月开始,青岛开通了“大鼻子”校车定制线路,主要服务于市区中小学校。目前“定制校车”数量已达到89辆,图为学生们正在上车。 郑 轲摄

  公交车远距离运行时间长、乘车高峰时车站人多车少、上下班挤在爆满的车厢内动弹不得、下了公交车离家还有很远的路……这些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公共出行难题,让越来越多的人“望公交色变”。

  面对这些城市难题,青岛市多维度发力,推动公共出行更加便捷。“互联网+公交快车”“定制公交”“区域快线”“城村公交”……创新做法不断涌现。青岛的公共出行逐渐由难变易、由慢变快、由难受变舒适。

  公交快车:全靠大数据支撑

  “以前早晨天不亮就得坐上车,晚上七八点才能到家。自从有了直通车,花在路上的时间至少节约半小时。”家住青岛市北部小北曲社区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从老家烟台来青岛工作已经快5年了,刚买房子不久就被调到市区上班,长期过着“南工北宿”的生活。

  张先生所说的直通车,是青岛市“互联网+公交快车”的模式之一。“‘互联网+公交快车’就是利用现有的公交线路,通过互联网出行数据分析,在高峰时段采取定时、定点发车和标准化运行,有效疏导客流,形成为乘客提供方便、快捷、经济出行的新公交运营模式,可以有效满足高密度出行中不同规模客群的出行需求。”青岛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青岛市区现有公交车6294辆,运营公交线路345条,日均客运量达274万人次,有公交站点12000余个。据悉,青岛公交集团目前共推出5种“公交快车”模式。直达式:是指由始发站到终点站,一站式服务,中途不停靠;两站直达式:是指由始发站发车,中途停靠1个站点,再直达终点站;跳跃式:是指根据客流集中站点,由始发站发车,中途停靠少数几个站点,行至终点站;直达+逐停式:是指由始发站发车,一站式直达中途某站点,然后逢站必停,到达终点站;逐停+直达式:是指由始发站发车,逢站必停,到达中途某站点后,一站式到达终点站。

  “哪条线路哪班车采取什么模式发车,都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得来的。”青岛公交集团宣传处处长胡瑞民给记者举例解释:“比如,经过数据分析,503路线由书城发往天泰城方向的晚高峰时段,客流最多的站点只有书城、卫校,其他站点上下客流都较少,针对这种线路长、站点多且客流分布不均的特点,公司安排下午6点发一班‘公交快车’,从书城站出发只停靠卫校站,然后直达终点。如果把常规公交比作普速火车,这种快车模式就好比高铁。”

  大数据从何而来?“核心车次数据日均达165万条,IC卡收费系统每天产生的数据130万条,公交出行查询服务产生的数据150万条,客服热线每年产生的访问数据50万条。”青岛公交集团公共交通研究院副院长杨希龙告诉记者,“近期,我们又对部分线路的车载收费机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每一站的上客打卡人数的数据实时上传到集团公司数据后台,为开通‘公交快车’提供依据”。

  记者从杨希龙打开的电脑数据库中看到,每个站点每个时段的数据一目了然。“我们会根据这种每时、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的数据分析,加之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现场调度实践,确定每条线路的客流高断面,为推出不同模式的‘互联网+公交快车’的停靠站点提供最有力的依据。”杨希龙介绍说,目前,青岛市推出了“青岛公交查询”等多款APP,下载量达50多万次。

  据悉,从去年8月份以来,青岛已开通“公交快车”36条,年内计划达到60余条。据测算,同等环境下车辆通行速度提高了15%至50%。“未来我们将根据公交专用道道路条件、乘客需求等因素,尽快在所属的300条公交线路全面推开。”杨希龙说。

  定制公交:便捷又舒适

  乘坐公交车可否既便捷又舒适?青岛交运集团创新的“定制公交”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所谓“定制公交”,是根据乘客的需求设定线路,采用一站直达的公交服务模式,具有定点、定车、定时、定价、定人等与普通公交不同的特点,具备“一人一座、一站直达、线路灵活”等优势。

  早在2013年,青岛交运集团就注意到此类乘车需求,开始探索定制公交。通过短信、电话和邮箱等途径,交运集团收集了8000余名乘客的出行需求并进行分析。当年8月15日,交运集团在全国率先开通了专为上班族打造的两条定制公交线路,单程运行100分钟,每月运行21个工作日,实行按月收费,每人每月252元,平均下来每天12元。

  “定制公交”的票价虽然比普通公交车高,但舒适度高、服务也好,车上配备了4G车载WIFI无线网络、车载空调、车载电视广播、免费取阅报纸、免费矿泉水等,乘坐公交开始变得舒适了。“定制公交”一开通,市场需求就异常火爆,“逼着”交运集团“定制线路”开通一条又一条,迄今已经开通了100多条专线。

  如今,“定制公交”的链条延伸得越来越长。从青岛火车站和青岛北站,通往即墨、城阳、黄岛定制公交线路的“摆渡公交”,每天定点发车,接送乘火车市民。

  随着“定制公交”的全面铺开,互联网+定制公交平台“交运行”也适时开通,以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为入口,目前已拥有80多万“粉丝”,其中近5万人提交了定制出行需求,1万余名学生家长为孩子提交了“定制校车”使用需求。“青岛‘定制公交’能够稳步向前的一大原因,就是通过这种对一个个市民提出的需求进行共性合并后,满足了市民的出行需求。”青岛交运集团客运管理部部长魏成说。

  最后一公里:不再是难题

  去年8月31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由烟台前路发往嘉陵江东路的公交807路刚开通,便受到了沿线居民的欢迎,这条运行里程只有4公里的“微公交”,让沿线居民小区到周边商圈实现了无缝隙对接。这是青岛为解决新建小区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而开通的“微公交”——不单线路“微”,车辆也“微”,采用了长近6米、宽近3米的19座公交车,适合在社区道路、支路甚至村道等道路条件下行驶。

  在青岛,像这样的“微公交”已开通了20多条线路。不单城市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在逐渐打通,农村也逐渐实现“不出村坐上公交车”。即墨市是青岛最先实现村村通公交的县级市,在全国首创新型公交线路——城村公交,首批开通35条,使全市1000多个村庄的村民省去了中间去乡镇的换乘环节,非常方便地坐上了直达即墨市区的公交车。

  “青岛市已确定在2016年底前基本实现村村通公交,2018年创建成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青岛市交通委综合运输管理处处长林积恩告诉记者,今年青岛市将解决326个贫困偏远村通公交车问题。

  去年12月,随着青岛地铁的开通,通过公交和地铁的融合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又成为新课题。不久前,青岛市首条为配套地铁开通的公交线路——18路正式开通,这条线路与青岛地铁3号线的长沙路出口衔接,解决了昌平馨园、德丰路、蚌埠路一带居民出行难题,也给浮山后一带居民换乘地铁带来了方便。

  “我们已经与地铁公司结成战略联盟,根据地铁开通路段的延伸,将实时调整站点和线路。”胡瑞民告诉记者,公交集团正密切关注地铁沿线各条公交线路的客流数据变化,根据客流需要,科学安排行车班次,做好地铁配套服务,方便市民出行。“地铁把乘客送到站,公交要负责把乘客送到家。”胡瑞民说。

  据悉,青岛市正在通过“互联网+”,把打通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普惠化。目前,青岛市区97.5%的公交车已纳入智能调度平台,市民每天通过网站、手机查询公交出行信息达到150万次以上。青岛市交通运输委还在全力打造全市统一的交通运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一体化综合交通信息手机APP应用也正在开发建设中,届时将使公众出行信息查询的即时性、准确性、丰富性提高到全新的水平。(经济日报 记者 刘成)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