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共享单车在深圳:"最后一公里"引多路资本"抢滩"

2016年12月06日 15:1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深圳12月6日讯(记者 喻剑)12月5日中午,深圳福田中心区。写字楼之间的便道两旁,多了些五彩缤纷的共享单车。柳江想趁着公司午休的空档,穿过偌大的市民广场去一家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网点只有两公里路,没有公交线路直达,走路又有点儿远。”他拿出手机,熟练对准一台单车上的二维码轻轻一扫,车锁迅速解开。“车子是实心车胎,有点沉。但新车车况很好,骑行体验非常棒。”柳江已经是共享单车的老用户了。

    12月5日深圳福田中心区某停靠点,一名用户正在扫码使用摩拜单车。中国经济网记者喻剑/摄

  作为最年轻的一线城市,深圳的经济发展活力和对新生事物的包容度,让它已经成为共享单车领域资本的“必争之地”。仅仅在福田中心区的一条百米小径,中国经济网记者就看到了摩拜单车、小蓝单车和小鸣单车三种热门共享单车的身影。

  摩拜单车10月16日在深圳落地,运营36天在深圳投入3万辆单车;ofo单车11月14日亮相深圳,首期投放单车3000辆;小蓝单车11月22日进入深圳,以每天1000辆的新增数量扩张,预计在今年底达到3万台……与此同时,摩拜、ofo等项目已经获得来自创投机构的融资达数亿元。

  深圳市民“1—3公里”的出行需求到底有多旺?小蓝单车运营副总裁胡宇沸向中国经济网记者透露,共享单车随借随停、优惠便捷、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在年轻上班族中最受欢迎。“每辆小蓝单车目前每天可使用8次,按照每次半小时5角的最低收费标准,每台单车每天的毛利润是4元。大约100天就可以收回单车硬件投入的成本。”胡宇沸说。

  除了严寒天气短、气候适宜骑行外,与北上广相比,深圳的城市规划、道路设计其实并非“骑行友好型”。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春认为,深圳目前是以小汽车为主的路权分配模式。小汽车出行占全市市民出行比重的24%,占有交通使用空间约为50%;公交车占全市出行比重约为20%,路权占比为10.8%;行人出行占全市出行比例约为50%,路权占比却只有20%。“共享单车作为补充性的出行方式,绿色低碳,连接了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短距离交通的‘微循环’系统,是对当前公共交通精准、有益的补充,应当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张晓春说。

  胡宇沸表示,深圳地铁已经和小蓝单车主动对接,将在建设无桩停靠点等方面予以支持。深圳宝安区福永街道也正在与小蓝单车沟通,争取在相应片区加大投放力度。“共享单车提供的是短距离出行的增值服务,可以与公共自行车实现错位发展。因为有利于市民出行,政府部门给出的信号是鼓励性的,主动找上来合作的部门很多。”他说。

  据估算,到今年底将有至少10万辆单车进入深圳。随着大量共享单车的投放,市场竞争将愈发白热化,车辆停放、修缮维护、资费变动、安全管理等问题,将逐渐浮出水面。对于交通拥堵的大城市而言,这一充满想象空间的出行方式给管理带来的压力,也可能才刚刚开始。

  (.JPG)

(责任编辑:宋雅静)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