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甘井子区优化营商环境 好政策激发装备制造业潜能

2017年06月20日 09:2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辽宁大连甘井子区近期推出了一系列高效、贴心的特色服务,形成了有效激励机制,助推企业成长,区内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这几天,“华龙一号”福清5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企业——中国一重公司正忙着位于辽宁大连甘井子区的石化容器制造基地项目建设。跻身世界一流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的一重公司近期接连签下大单,其中就包括价值15亿元的石化装备制造订单,这也促成公司迅速启动位于甘井子区大连湾前盐基地项目建设。

  一重大连公司副总经理冯晓明表示,大连甘井子区“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保姆式”服务企业机制,为项目进展顺利提供了保障。比如,大连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迅速审批通过价值1.8亿元的码头、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组建12人专项服务小组,“专门负责手续办理、资金拨付、现场管理”等服务,确保项目建设难题一一化解。“在甘井子区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前盐基地建设非常顺利,项目进展一点没有拖市场运营后腿。根据市场情况,我们正计划将投资扩大到28亿元。”冯晓明说。

  作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甘井子区近期推出的一系列高效、贴心的特色服务正在形成有效激励机制,域内企业对今后的发展信心十足。

  目前,全球造船行业尤其民品市场低迷,大连中远船务和大船海工两家国内知名造船企业均面临严峻发展形势。对此,大船海工公司党委书记郭炜表示:“虽然市场不乐观,但这恰恰是我们集聚人才、升级技术的良机,甘井子区给了我们足够的支持,无论多困难,我们都信心十足。”大连中远船务公司党委书记李明昕介绍说:“前不久,我们遇到了融资难题,大连湾街道主动帮我们联系金融机构解决困难。此外,他们还帮助我们解决员工住宿、子女上学等问题。对于企业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大连湾还专门设立‘大工匠’奖,为高技能人才发奖金,帮我们留住人才。”

  大船海工不断实现技术升级转换,近几年公司获得海洋工程设计和建造专利70余项,成功开发300英尺至400英尺自升式平台DSJ系列船型,其中DSJ300型、DSJ350型、DSJ400型填补国内空白,成为我国首家具有自升式钻井平台自主知识产权和总承包业绩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

  记者了解到,从2013年开始,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所在地甘井子区大连湾街道每年专门设立2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建设3000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基地和专项加速基地,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壮大科技研发中心。目前,街道内已经形成一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一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两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辖区内有博士后工作站2家,区内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863”计划和一批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助推企业成长。甘井子区还专门推出临界点企业支持政策,对年度产品销售收入可能达到2000万元的新上工业企业,重点培育,使之进入规模企业。据介绍,截至2016年底,全区115家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1.3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53.6%,比上年增长16%。

  “今年是甘井子区的‘营商环境建设年’,我们通过全力为企业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把政策制度体系的构建对标到走出发展新路上来。以产业、创新、环境和作风等领域政策和制度体系的完善构建,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甘井子区委书记宋诚说。据介绍,当地已将装备制造业作为最为核心的产业全力打造,接下来还将出台更具激励性的措施吸引企业投资发展。

  去年年底,民营企业吉瑞刀具到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业聚集区调研。相关负责人了解到这家高科技装备制造企业落地后将填补一系列国内空白,便迅速推出“保姆式”服务,帮企业找到一处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并免收两年租金。今年2月份,公司投产,迅速实现盈利。吉瑞刀具公司负责人张伟说:“面对良好的市场,在我们最需要的方面给我们支持,正是我们企业最需要的激励。”(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大鹏)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