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发布金融新政20条 打造国际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2017年11月16日 17:0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为中国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正在“改革、开放、创新”上着力,瞄准打造国际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目标频频发力。

  11月16日,成都高新区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成都高新区关于加快国际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政策涉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升金融产业能级和构建金融生态圈三个维度,将从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业发展、金融人才聚集和金融环境营造等方面着力,构建全国领先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

  “此次政策的关键词是‘开放’和‘创新’”,成都高新区财政金融局局长傅亚明介绍,政策支持企业赴境外上市或并购重组,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进行并购重组的,最高可获300万元奖励;全力支持金融科技产业聚集发展,对金融科技企业落户和发展、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升级、金融科技专业载体入驻、金融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使用,提供最高2000万元奖励。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政策由20条具体政策措施和实施附则构成,在整合提升已有金融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对标先进,结合区域实际,突出专业性、可行性和比较优势。

  当前,成都正在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作为成都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成都高新区金融产业发展强劲,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金融机构900余家,成为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金融机构聚集地之一;在全国性资本市场上市挂牌企业数已达144家,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西部地区第一。

  傅亚明表示,成都高新区将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紧紧抓住建设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政策先行先试机遇,瞄准打造国际科技金融创新中心这一目标,建设科技金融示范区、产融结合引领区、国际金融实验区、新兴金融先行区。

  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鼓励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在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成都高新区就有不少创新之举。今年5月,成都高投集团成功发放全国首单银行间市场“双创”债,创新性地允许将募集资金通过委托贷款或股权投资的形式,支持成都高新区“双创”企业发展租赁ABS债券。9月,国务院决定推广13项具备复制条件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举措,其中首条推广的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经验之一即来自“高新经验”——成都高新区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本次出台的政策继续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傅亚明介绍,成都高新区支持企业通过创新债权和股权融资方式发展壮大,对加入成都高新区企业信用数据平台并获得贷款的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债、企业以租赁方式融资、获得专业股权投资机构100万元以上股权投资的中小微企业,分别给予相应补贴。同时,加大力度鼓励企业上市,政策涵盖企业改制、申请受理、上市挂牌、转增股本、员工激励到并购重组的全链条过程,对自然人股东转增股本将给予最高200万奖励。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的一大亮点在于明确鼓励企业前往境外上市和并购重组,对企业赴境外上市或并购重组,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进行并购重组的,最高可获300万元奖励。

  “鼓励企业‘走出去’展示了成都高新区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金融产业发展的全球视野。” 傅亚明说,去年9月,成都发布《成都市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动企业“走出去”五年(2016~2020年)行动计划》。成都高新区积极响应成都市“一带一路”行动计划,是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将鼓励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明确写进科技金融政策的地区。

  今年4月,四川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在此背景下,积极推动资本的跨境流动成为促进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区域国际化发展的一大抓手。为此,政策还提出“鼓励设立跨境资金运用中心”,明确企业在成都高新区设立外汇资金池或跨境结算中心,对年归集资金量和年跨境结算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奖励。

  据介绍,2014年7月,成都高新区获批成为全国16个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地区之一。目前,区内7家企业获批参与跨国企业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2016年,成都高新区企业实现境内外资金池归集共100亿美元,归集资金量占四川省的80%以上。此外,成都高新区积极落实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政策,与韩国投资伙伴共同设立西部首只中外合资创投基金,总规模5亿元,采取美元和人民币双币运作模式。

  突出发展金融科技 不断提升金融产业能级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不断推动金融业创新发展,以区块链技术、新形态支付方式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成为发展趋势。作为全国首批促进科技与金融试点地区,成都高新区不断促进金融创新、推动金融科技发展。

  此次,成都高新区将发展金融科技产业写进政策,全方位支持金融科技产业聚集发展——从金融科技企业落户和壮大、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升级到入驻金融科技专业载体以及金融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使用,提供最高2000万元奖励。

  同时,成都高新区加大力度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发展股权投资业和融资租赁业。以资金补贴或奖励的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股权投资、管理人员跟进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引导企业落户,发展创业投资(含天使投资)、产业投资、对冲基金和二级市场私募基金;支持融资租赁机构落户和发展,对融资租赁给予风险补偿,并鼓励融资租赁机构支持产业发展。“成都高新区对有限合伙制股权投资机构或股权投资管理机构的自然人有限合伙人,按其对地区经济贡献的80%给予奖励,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极具竞争力。”

  此外,推进地方产权市场聚集发展,对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贷款或股权融资的企业给予相应补贴或奖励;规范发展地方准金融业,鼓励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转型、第三方机构为企业增信;持续支持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类机构及其专业子公司聚集发展,最高可获3000万元奖励。

  “在大力度锁定重点企业的同时,成都高新区也鼓励‘微创新’。”傅亚明介绍,例如证券公司帮助区内中小企业在沪、深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发债的,金融机构向成都高新区无贷款记录企业首次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的,或是获得政策补贴的金融机构将奖金分配给团队的,成都高新区都有相应的支持。“针对这类的奖励金额虽不高,但关键在鼓励服务机构和企业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从微观视角切入全局战略。”

  加快高层次金融人才聚集 构建完善的金融生态圈

  今年9月,成都首次入选国际权威智库编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成为被国际金融界认可的金融中心。作为中国新一线城市,成都正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并发布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行动纲领,提出到2022年,全面建成立足四川、服务西部、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部金融中心。

  成都高新区作为成都市产业发展的主阵地,金融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区域经济证券化率居于中西部前列。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集聚金融类机构900余家,成为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金融机构聚集地之一;在全国性资本市场上市挂牌企业数已达144家,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西部地区第一。其中,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达112家,沪深交易所及境外上市企业总数达32家。

  此次发布的政策第四章则瞄准构建更趋完善的金融生态圈。政策涵盖吸引金融高层次人才聚集、完善区域信用体系、鼓励金融行业自律、举行金融类品牌化活动以及建设和使用金融科技平台等金融业发展的各项基础性建设领域。

  为加速金融高层次人才聚集,政策提出,对在金融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连续3年给予每人每年最高100万元专家津贴;对金融人才报考CFA(特许金融分析师)、入选“金融人才项目”的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相应补贴;实施金融人才绿卡服务,对入选“金融人才项目”的高层次人才,除了提供免租3年的人才公寓,还将在人才落户、子女入学、医疗社保、居留和出入境证件申请、创业扶持等方面提供一站式、全程代理服务。

  “金融生态圈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与金融服务和金融产业的发展可谓相辅相成。” 傅亚明表示,今年10月,成都高新区成功获批为首批四川省级产融合作试点地区。成都高新区将在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产融合作国际化水平、建设产融人才高地等方面展开先行先试,并将充分利用好建设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政策红利,构筑全国产业洼地,打造国际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助力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钟华林)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