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上海1月11日讯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上海自贸区内的企业感受到了检验检疫制度创新逐步带来的变化。原本热闹的报检大厅如今变得冷清,原本慢慢来的审单放行现在分秒必争,原本流程复杂的原产地证申领现在变得简单……
上海自贸区成立后,释放的政策红利带来了发展热潮,很多企业的业务量节节攀升,几近饱和,在一些高峰时段甚至超负荷。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外高桥保税区办事处通过质量对比,让企业切身体会诚信差距带来的差异——让经过层层筛选、诚信规范的信用等级AA级企业和优质企业享受优先报检,并广而告之,激发企业的自主比较。在对比的过程中,慢慢缩短企业间的差距,避免了因企业的不规范操作带来的问题与差错,节约了行政成本。
去年10月,保税区办事处评选出8家绿色通道报检企业。对于评选出的这些企业,在报检环节给予一定的先行先试优惠政策,在企业间引起不小反响。紧接着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外高桥保税区办事处又经过层层筛选,向国家质检总局推荐了10家企业申报出入境检验检疫信用等级AA级企业。现在,外高桥保税区是上海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信用等级AA级企业最多的区域。
除此之外,近一年来,随着无纸化报检、审单放行新政的相继落地,保税区办事处对报检受理流程进行了革新,使无纸化报检覆盖率接近100%,审单放行则做到了分秒必争。
据了解,截至目前,在外高桥保税区进行无纸化备案的企业有55家,在其他机构备案并在外高桥保税区有报检业务的企业有30余家,系统内已受理无纸化报检批次20余万。
“能不能进一步简化原产地证的申领流程和材料?”这是某全球知名计算机品牌负责人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初就提出的需求。无论是在企业大会上还是在走访调研中,“简化”一词始终是企业问题与需求的高频词之一。
因此,保税区办事处不断优化监管模式,同时也引导企业的关注焦点逐渐从一味要求简化向与检验检疫协同配合转变。以原产地证业务为例,保税区办事处先是通过预先下库调查,提高企业申领通关速度,然后又建立企业电子台账,缩短非首次申领审签时限;针对货物来源,灵活试行换证、分证、并证操作的管理制度。
借着原产地证书的政策优势,上海自贸区内企业生产的汽车零配件、纺织品、家具等各类产品行销蒙古、阿联酋、土耳其、科威特等“一带一路”国家,实现了丝路上的“贸易对接”。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