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龙山村橘花香

2018年04月03日 09:0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春分时节,记者一行驱车前往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木龙村,沿着弯曲的水泥道路行驶,春意盎然。空气中散发着清新的泥土气息,时而夹杂着一股清甜的花香扑来,沁人心脾。

  “什么花这么香甜?”同行的港南区扶贫办主任党勇评笑着吟了一句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木龙砂糖橘、沃柑就在旁。”车一转弯,映入眼帘的是一整片郁郁葱葱的砂糖橘种植园。此时正值砂糖橘开花的季节,白色的小花在树叶中若隐若现。远处,成片培育的沃柑幼苗在春风中摇曳着,生机勃勃。

  50多岁的莫伦桂是木龙村的党支部书记。他介绍说,在2015年以前,木龙村有1000多亩地种植的都是速生桉。后来通过土地流转等建立起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发展砂糖橘、沃柑产业,才有了现在木龙村漫山遍野柑橘飘香的景象。

  莫伦桂告诉记者,“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在港南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村里大力发展种植业,以种植砂糖橘和沃柑为主,今年全村已经种植了1300亩,还有800亩空地,近期也要全部种上。沃柑一亩可收入1万元,高产期可收入2万元。”

  “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文章,3年后港南区每个村的集体经济规模将不低于30万元,5年后不低于50万元。”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农业局局长梁仲益告诉记者。

  在砂糖橘基地,莫伦桂指着满树清香娇嫩的小白花说:“这些花结的果都是富硒果!”贵港市被誉为“中国生态硒港”,70%以上的土壤基本达到富硒土壤的标准。港南区又是富硒产品的主产区,这一优势增添了砂糖橘和沃柑的市场竞争力。

  说话间,几个妇女头戴斗笠担着水桶从沃柑、砂糖橘林里出来,贫困户李爱珍告诉记者,以前她外出打工,赚得不多,还照顾不了家人。如今在家门口的产业扶贫基地务工,每月收入2000元,年底还有合作社的分红。“看到沃柑林和砂糖橘,心里总是甜甜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木龙村产业扶贫是港南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港南区副区长马明告诉记者,为了推进乡村振兴计划,港南区以产业带动脱贫、产业带动集体经济。全区每个村都有100亩以上沃柑产业基地,每个贫困户至少种植一亩,让贫困户有持续、稳定收入。(经济日报 记者 周骁骏 通讯员 梁宇)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