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王伟光:以改革开放迎接中国城市更美好的明天

2018年06月22日 11:2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教授致辞。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张相成/摄>>>>点击进入直播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2日讯(记者 杨淼)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经济日报于今日在京共同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表示:“回顾和思考亲身参与的改革开放,40周年的实践,我目睹和体验了中国城市40年日新月异的巨变。”他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城镇化成功和城市崛起的根本原因,而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

  王伟光提到,中国城镇化成功和城市崛起带动了中国成功实现发展和转型。他介绍,1978年前,中国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处在最低收入国家行列。2018年,中国已成为制造大国,整体上正在迈向现代的制造大国和富裕城乡一体的城市社会。

  数据显示,40年中国城镇人口增加6.68亿,40年中国脱贫人口7亿,中国城市崛起加快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占世界近五之一人口的中国迈入城市社会,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结构形态,也显著提升了人类的发展水平和整体速度。王伟光认为,如果没有中国城镇化和城市崛起,全球城市人口超过50%将推迟10余年迈入城市时代。

  王伟光谈到,目前,中国城市可持续繁荣面临诸多风险和问题。比如城市在过快增长的同时导致城市化泡沫的情况放大,城市化在城市发展结构失衡加剧,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城市内部之间发生分化严重。他认为这不仅导致城市发展的不可持续,而且导致泡沫破灭和风险变现,其城市化和工业化初期所拥有的关键优势会被削弱,包括人口红利消失,生产成本上升,生态环境恶化,收入差距扩大等。

  另外,他指出,随着中国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城市越来越面临发达国家城市和发展中国家城市的竞争性夹击。在人类进入崭新的智慧时代,科学技术竞争规则发展动力的变化会越来越快,中国城市随时面临竞争失败和淘汰出局的危险,中国城市需要培育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对此,王伟光表示,要以改革开放迎接中国城市更美好的明天。“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城市在改革开放中大踏步前进,中国城市40年的成功为未来可持续的繁荣奠定了坚强而强大的基础,也增添通过发展城市带动乡村振兴,进而国家整体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和中国梦的自信。”他认为,只有持续改革开放,中国城市才能化解过去积累的问题;只有持续改革开放,中国才能应对全球竞争中出现的问题;只有持续改革开放,中国城市才能披荆斩棘、迅速实现崛起;只有持续改革开放,中国城市才战胜艰险夺取最后胜利;只有持续改革开放,实现民主复兴的中国梦,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是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