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40年城市化"星火已燎原" 未来还需有新探索

2018年06月22日 11:4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中心主任徐林作主题演讲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张相成/摄。>>>>点击进入直播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2日讯(记者宋雅静)国家发改委和小城镇中心主任徐林今日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发布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我特别同意‘40年城市的星火已燎原’中“已燎原”的说法。”他认为,改革开放40年中最眩目的是中国的城市化,中国城市人口目前也超过了8亿人。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西部地区、或偏远县城,中国城市和城镇的面貌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他还指出,对逆城镇化的表达要保持一种警惕。

  徐林指出,统计数据证明,中国城镇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城市公共服务不断的改善,城市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

  在谈到农村农民变化时他表示,中国的城市化也带动了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因为我们有大概2.7亿的农民工,实现了异地转移。他们从农业到非农产业就业,从农村到城市地区居住,这种转移大大节省了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对整个增长效率、增长质量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徐林强调:“未来怎么判断中国城镇化已经‘燎原’,现在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由于过去几年中国农业劳动转移的数量有所下降,所以有人提出中国开始出现了‘逆城镇化’的现象,我是不同意这种看法的。”他认为,从农业劳动生产率和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差距来看,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大概只相当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四分之一。这样差距的情况下,按照人往高处走的规律,今后依然还会出现劳动力资源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趋势。这样一种趋势只要存在,我不认为中国在大的格局会出现逆城镇化的现象,少数城镇人可能出于对某种情结的考虑,到农村去居住,这批人的变化,从代表大的出现逆城镇化的现象,所以我们对逆城镇化的表达要保持一种警惕。

  乡村振兴方面,他认为目前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有重点、有规划、有节奏的来进行。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促进乡村振兴,今后政府肯定会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到乡村地区,去改善乡村的生产生活,包括公共服务的条件,这是出于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平衡城市和农村发展的一种需要。即便是这样一种背景下,离开了城市化的拉动,乡村的振兴也是不可能,因为在城市化率还不到60%的情况下,就要实现乡村大规模全面振兴,是做不到的。所以目前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有重点、有规划、有节奏的来进行,做不到遍地开花。所以未来继续带动农民收入增长,提高整个经济的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还是要靠城市化来实现。

  未来的城市化要进一步改善制度的建设,使得城市化在过去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有人说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减少了,城市化的动力来自何处,我觉得未来城市化可能就要按照十九大的要求,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已经进城农民工的落户及其他们的家属子女的市民化。一旦这个问题能够得到突破,中国的城市和农村人口的比例还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具有巨大空间。当更多的农民工可以和他们家人在城市团聚的时候,他们可以形成对未来更稳定的预期,他们的子女可以接受更现代的教育,这对中国整个现代化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在谈到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的水平时他表示,从农业的发展角度来说也必须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的水平,从欧美、日本这样的国家来看,虽然他们经济发达,但是农业依然是他们的落后产业。美国农业的规模效应高,但美国农民的收入依然有三分之一来自政府补贴。中国即便到了很现代化的程度,农业依然是相对其他产业比是弱势产业,需要政府补贴。但如果城市化水平不高,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去补百分之三四十的人,这样的补贴机制是不可持续的。欧美国家是百分之九十多的人在补百分之几的人,这样补贴是补的起的,可持续的。

  徐林指出,中国未来城市化的“星火燎原”还会走二十到三十年的时间,在此过程中要克服过去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特别是城市治理,包括城市可持续方面发展方面的问题。解决了这些,我们的城镇化之路可能会走得更加稳健,更加健康,城市和农村发展就会更加平衡。所以当改革开放40年,在纪念过去成就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城市化的趋势还没有结束,城市化需要进行的改革还要进一步的深化,这些改革还需要我们做出新的探索。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