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志:中国城市化速度快、规模大 过程还稳定

2018年06月22日 14:1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区域发展部部长侯永志作主题演讲。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张相成/摄>>>>点击进入直播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2日讯(记者 宋雅静)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经济日报今天在京共同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区域发展部部长侯永志表示,中国40年城市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城市化发展不仅做到速度快、有规模,还应该肯定我国城市化过程保持的基本稳定。他还指出未来城市建设应做到对精神上繁荣、中国文化特质体现等多方面的思考和研究。

  中国40年城市发展取得很大成就,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城市化率提高了41个百分点,相当于每年都超过1个百分点。侯永志认为,过去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快、有规模,每年都有一千多万人口进入城市,全球化实际超过一千多万人口的国家并不多,还是占少数的。更重要的是中国城市化在人口大规模进城过程中,还保持了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稳定。也就是说中国不像其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历史上的不稳定城市化过程,因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化,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心理的变化出现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有大量贫民窟的出现。而中国的特点,除了速度快、规模大之外,还保留了城市化过程的基本稳定,这是值得肯定的一个方面。

  之所以做到速度快、规模大 过程还稳定,主要有五点原因。

  第一:以快速的经济发展为前提。中国城市化是建立在物质产品和社会财富不断积累上的,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否则没有增长,人到城市里无所事事,就会变成严重问题。另外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镇公共设施建设等,都是建立在财富创造的基础上,城市建设的经验是以快速经济发展为前提。

  第二点:中国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土地生产率的提升为前提,农村劳动力的释放是对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是农村人口释放的根本,此外,还有土地生产率的提高。

  第三:以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为前提。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相比,城市居民需要更高的公共服务,很多公共服务是邻里之间互助来完成的,或者说一个家族解决了一个家庭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城市不一样,都是一家一户,靠政府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政府更多的公共服务只有能力提高以后才能提供,如果提供不了这些服务,人们的生活质量将受严重影响。

  第四:以规划作为引导城市健康发展的基本政策。城市化的基础是工业化,随着工业化进程而演进的城市化,从这个意义来理解城市化是自然的演进,但是问题不是那么绝对。具体城市发展和建设时,如果没规划,城市建设肯定是盲目的,会出现很多困难,有了规划,城市建设就变得秩序化。有一些学者不认同规划的作用,但事实上没有规划,城市建设不可能做的这么好,所以规划是基本政策工具。

  侯永志对未来城市建设也提出了相关建言,将来城市建设应该建设这样的城市,精神上肯定要繁荣,人民要幸福,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充满朝气,还有中国文化特制。需要具体考虑和研究以下问题:

  经济繁荣和经济活动的问题。不是说所有的经济活动,比方过去说非政策就业,一看很繁荣,但是非政策就业不能给人提供稳定的收入,要考虑到就业、经济活动本身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质量问题,不仅仅是我们要经济活动,而是要有高质量的活动,这是要思考的。

  要思考幸福的标准。幸福究竟是住多大的房子,这是标准问题,到底住多大是比较幸福,或者怎样的邻里关系是幸福的。

  要考虑社会和谐的经济结构。社会和谐不是我想一句口号就行,经济结构决定社会是否和谐,

  此外,还有环境如何美化,充满朝气是什么意义上的充满,城市创新要到什么程度等等。要强调的还有中国文化特质的体现,都需要在未来城市建设中认真思考。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