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矿井转型瞄准智能化

2018年08月07日 14:3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今年以来,山东能源枣矿集团蒋庄煤矿工资科主任科员陈滢滢的案头,经常出现矿工要求调回百米井下的报告。仅6月份,就有5名矿工回流至昔日避之不及的生产一线。

  “过去的煤矿工人,苦脏累险,在井下干一天,除了牙是白的,浑身黢黑。如今,井下作业环境完全不一样了。”说这话的是该矿掘进三区职工孟庆民,刚参加工作时,他被分到了掘进三区,由于井下条件差,他便找机会调至该矿选煤厂,今年他又申请调回掘进三区工作。

  “现在操作掘进机,就像打游戏机一样,前进、后退、360度旋转,几个手柄就可完成。有了这台液压锚杆钻车,工效提高了两倍,这是我们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当再一次来到掘进区,孟庆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在煤矿,掘进岩巷施工一般使用人工风钻打眼、耙装机装耙矸施工,不仅劳动强度高、噪音大、灰尘多,而且易给职工造成安全健康危害。去年,蒋庄煤矿建成了集液压掘进钻车、挖掘式装载机、巷道修复机等为一体的新型岩石快速掘进作业线,不仅极大地改善了职工作业条件,保证了安全,而且平均月进由90米提升至160多米,并创出了月进195米的山东行业新水平,打造出了安全优质的快掘样板工程。

  孟庆民告诉记者,他之所以又回到生产一线,不仅是因为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安全更有保障、收入大幅增长,更重要的是取消了夜班生产,告别了“两头不见太阳”的历史。

  “在矿井转型发展过程中,我们瞄准煤矿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以提升装备水平、优化生产系统、优化劳动组织为主的‘一提双优’为着力点,实现了采煤方式新变革,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使这座生产条件复杂、开采了29年的暮年矿井迸发出了青春活力。”该矿矿长齐卫东说。

  得益于“一提双优”,该矿于今年3月份率先在矿区实现采掘同步取消夜班生产,5月份又在全国煤矿行业率先实现“取消夜班+周日集休”,让职工不早起不熬夜,从最高危艰苦的工序、从最薄弱的安全时段和危险区域解放出来,让职工体面劳动、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经济日报 记者 王金虎)

(责任编辑:宋雅静)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