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新疆福海:一峰骆驼“驮载”出新产业链

2019年03月18日 09:2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与牛奶、羊奶相比,骆驼奶营养更加丰富,市场前景广阔。“一峰产奶骆驼,一年可带来1万元收入。”新疆福海县喀拉玛盖镇牧民吾木尔别克·木斯尔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通过养殖骆驼走上致富路,“现在每月都能有5000元收入,盖了新房、买了新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福海县大力发展骆驼产业,养殖骆驼成为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已从过去的交通工具,成为产业发展的载体。10余年前,养殖骆驼效益低,加之其交通功能早已被现代交通工具取代,导致福海骆驼数量骤减,全县骆驼数量仅3000多峰,目前已接近2万峰。

  作为福海县乃至全国骆驼产业龙头企业,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骆驼产品加工、销售,每年在当地收购约3000吨驼奶。为解决保鲜难题,让福海驼奶走出新疆,该公司专门成立了研发团队,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合作,成功将驼奶保鲜期从7天延长至6个月,带动了骆驼养殖。

  发展骆驼产业,奶源供应是关键。旺源生物科技集团每年投入1000万元以上资金,向养殖户提供无息贷款。“一方面,企业提供资金扶持养殖户,能够保证奶源;另一方面,突破了保鲜关键技术,可以敞开收购,筑牢了驼奶产业根基,也让这项产业成为富民产业。”公司奶源部经理热合买提多拉·阿布勒泰告诉记者。

  作为第一批向旺源生物科技集团供奶的牧民,福海县喀拉玛盖镇的木尔扎别克·塔皮养殖量不断扩大,目前已有150峰骆驼,一年仅驼奶收入就达70万元。“养骆驼的好处是一年365天都有活干、天天能赚钱,一峰产奶骆驼可连续产奶14个月至15个月。”木尔扎别克·塔皮笑着对记者说,“以前骑上骆驼是要去牧场,现在骑着骆驼奔小康”。

  随着科技攻关力度加大,骆驼产业链条在不断延伸。如今,旺源生物科技集团不仅能生产驼奶、驼奶粉、肉类制品,以及围巾、被子等驼绒产品,还通过加工驼奶,研发了能吃的化妆品。公司董事长陈钢粮介绍,科技创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现在企业每年将销售额的10%作为科技研发资金,持续开发新型驼产品。

  目前,福海县正在打造集休闲、康养、工业观光等于一体的骆驼小镇。未来,牧民不仅可以通过销售驼奶、驼绒等赚钱,还可通过开展赛骆驼、游客体验骆驼养殖等增收。一峰骆驼将“驮载”一二三产,“沙漠之舟”变身“产业之舟”。(经济日报记者 乔文汇)

(责任编辑:杨淼)

閸掑棔闊╅崚甯窗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