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资源型产业实现“V”形转身

2019年08月12日 10:0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内蒙古包头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规划的磁材生产基地,刚开始建设就吸引了业界的关注。“我们计划建8条全自动生产线,PC磁组件产品也将因此稳居国内第一大供应商地位。”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钰说,稀土企业不仅不再“挖土卖土”,工艺装备水平、产业发展水平也实现再上台阶。

  更让当地中小企业高兴的是,包头市建立了由国有大型企业负责人担任“群主”的多个“好友群”,重点打造稀土、钢铁、铝业等7个产业集群,全力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今年上半年,全市重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达成合作意向82个,涉及金额311亿元。全市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104个,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实现增长1.8倍。

  资源型产业是内蒙古的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特别是在新兴产业成长不足、现代服务业总体偏弱的情况下,内蒙古把促进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围绕资源转化增值,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研究形成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实施了延链补链、质量提升、数字化改造、服务型制造、过境资源落地加工等5个专项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市场化交易电量达到802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40多亿元;向各类金融机构推介有贷款需求的企业1417户,已为247户企业发放贷款32亿元。

  在延伸产业链的同时,内蒙古自治区把“内蒙古能源”“内蒙古饮食”作为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写入今年的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鄂尔多斯市编制完成现代能源示范区建设方案,发展绿色能源产品,同时大力推动煤化工高端化、终端化、集群化发展,久泰乙二醇、汇能煤制气、伊泰煤制油等20个重点项目年内竣工;通辽市规划了肉牛、玉米、蒙医药等9条产业链,成立了“九链”推进组,主打“蒙字号”科尔沁品牌;呼和浩特市实施伊利、蒙牛全产业链升级项目,国家乳业创新中心、中国乳业大学筹建工作正加快推进;巴彦淖尔市积极建设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以品牌建设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日报 记者 陈力)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