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送走枣园最后一批游客,种植冬枣23年的“枣把式”山东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西孙村枣农丁太平在记账本上这样记载:摘沾冬2号80斤,收入2150元。
金秋十月的沾化区,到处是丰收忙碌的景象。经过35年的精心培育,小冬枣长成了富民大产业。
1984年,沾化在下洼镇秦口河流域发现56棵老冬枣树,当地政府敏锐地意识到拥有“甜超荔枝脆超梨”口感的冬枣发展前景广阔,便积极引导枣农种植冬枣。
随着冬枣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部分枣农出现片面追求产量的现象,冬枣品质受到严重影响。“绝不能让沾化冬枣砸手里”,沾化区积极实施冬枣产业“二次创业”,引导枣农实行标准化种植管理,推广物理生物化学综合防治,研发冬枣新品种沾冬2号等,让沾化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沾化冬枣种植面积为50万亩,连续7年枣农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今年已完成疏密间伐3.5万亩,新建肥水一体化设施2500亩,完成沾冬2号改良2100亩,新建冬枣大棚2600亩,建有高标准冬枣示范园144处,预计冬枣产量6亿斤。
“强化质量效益导向,真正让重品质者得实惠,放大沾化冬枣品牌效应。”沾化区委副书记、区冬枣产业化推进工作小组组长王守泽如是说,沾化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开展“名店买名品”“优秀品牌评选”等活动。同时,升级换代沾化冬枣防伪溯源方式,实现沾化冬枣全方位质量安全追溯,建成山东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冬枣、蜜枣、红枣检验的山东省枣及枣制品质量检验中心。
品牌创建让沾化冬枣成为区域名片,其国内市场占有率为60%以上。“不断推进沾化冬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破传统生产模式,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推广沾化冬枣品牌,才能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沾化区委副书记、区长刘长海如是说。
“现在,咱不仅会卖冬枣,还会卖风景。”沾化区下洼镇东平村枣农王春民自豪地说。他的6亩枣园处在4A级景区下洼生态旅游园内,国庆节期间几乎天天爆满。
沾化区共有重点旅游采摘园38处,标准化冬枣采摘园300余处,旅游采摘长廊180多公里。目前,沾化冬枣产业产值连续9年突破30亿元,形成集生产、销售、研发、储藏、物流、加工和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冬枣主产区。
“以枣为媒,拥枣发展,打造沾化冬枣金字招牌,全面开创沾化冬枣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在兴区强区之路上‘枣’行一步。”沾化区委书记臧伟说。(经济日报 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贾海宁)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