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从宁夏固原市出发,沿山路蜿蜒前行,在203国道东南角突现红果片片,甚是好看。“这里是固原‘四个一’工程的‘一棵树’苹果种植基地,也是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树。”彭阳县红河镇党委书记郑小义向记者介绍。
位于宁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区,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些年,这里实施移民搬迁工程,但是人离开了,空房和荒地怎么办?为了抓好生态恢复,固原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四个一”工程,即发展种植一棵树、一根草、一株苗和一枝花的四大种植产业。
“依托红河的天然优势资源,我们下决心搞好果林和草畜产业。”郑小义说,“红河镇年均降水500毫米、土壤无污染且富钾富硒,适合发展果树等种植产业。”
郑小义是农林专业出身,又在水利和农业农村局管理岗位锻炼过。种好苹果,发展苹果产业,郑小义有自己的“秘籍”:必须踩好“三脚油门”。
第一脚是专家团队,要做成国内一流产业,必须拥有一流的专家团队来支撑,红河镇聘请到西北矮化苹果首席专家李丙智和宁夏首席林果专家王春良。第二脚是选好品种,国内苹果有上万个品种,经过两位林果专家论证,选出了最适合红河种植的苹果品种。第三脚是与科技企业合作,红河镇与集现代温室种植、果蔬收购、仓储和销售于一体的公司——宁夏东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下合作协议,谋划苹果产业的大发展。
除了“三脚油门”,红河苹果产业的发展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换位置。”固原市委书记张柱说。具体怎么支持?郑小义向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去年春天,他到固原市政府汇报工作,提到红河镇那边有4000亩荒地,镇里打算种植苹果树,可是拿不出基础设施建设的启动资金。固原市市长马汉成的话让他吃下了定心丸。“这项富民产业你们只要大胆干就行了,其他方面政府有关部门一定会主动协调。”
果然,几脚油门踩下去,红河镇的苹果种植面积从2017年的30亩发展到现在的8000亩,苹果产业的收益越来越高,百姓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这个与树打交道的活儿我愿意干!”50岁的村民王瑞霞说。王瑞霞曾得过大病,家中还有两个娃,近两年政府为她这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事没少操心。“没想到家门口的这片苹果树给我提供了工作岗位。我每天过来给树浇水、施肥、喷药,劳动强度不大,每月最少也能拿2500元。”王瑞霞说。
“这两年村里19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靠苹果产业脱贫,苹果产业的收入已占村民可支配收入的五分之一。”红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克正说。
能否可持续脱贫,关键要看有没有可靠的产业持续拉动。“红河这边除光、热、水、土的自然禀赋好之外,种植技术也先进,那就是采用‘川水地矮砧集约格架栽培’和‘山台旱作梯田乔化+短枝型栽培’两种种植模式,用科技手段种植果树。”东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前军带着记者走进果树林,一边走一边介绍,“提高苹果产业发展的持续性,让贫困农户参与到扶贫项目中,提升‘造血’能力,才能实现持续脱贫。”(经济日报 记者 许凌)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