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续写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舟山群岛新区10年特色实践 做足“海”文章

2021年05月17日 08:4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7日讯(记者 贾佳)作为中国首个群岛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挥独特资源优势,探索发展至今近十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续写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网络主题活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云座谈会议上获悉,舟山群岛新区设立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围绕五大定位目标,加快推进先行先试、创新突破,取得了突出进展和成果。

  舟山市委副书记、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自贸区舟山管委会副主任华伟在会上表示,原油、矿砂、煤炭和粮油等大宗货物在舟山群岛新区转运,已经牢牢确立了在中国东部沿海的龙头地位。与此同时,舟山群岛新区建成了全国首艘2万吨级江海直达船,助力特定航线江海直达系列政策出台,推动建立全国第三套船舶规范,还建成了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并迭代升级至2.0版。

  华伟表示,舟山群岛新区在全速建设绿色石化基地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成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连续举办四届国际海岛旅游大会。海洋渔业获批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获得“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基地”称号。舟山海洋大数据中心启动建设,向创建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迈出了坚实一步。

  舟山群岛新区在陆海统筹基础设施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华伟表示,甬舟铁路顺利开工,沪舟甬跨海通道列入国家规划、舟岱大桥主线贯通、普陀山机场改扩建完成、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陆续建成。另外,舟山群岛新区全域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实现全覆盖。获批农业部首个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强力推进“一打三整治”,制订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地方性法规——《舟山市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例》。

  过去十年,舟山群岛新区书写了令人满意的春天故事。舟山市发改委副主任张翼在会上表示,下一步,舟山群岛新区要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新区区位资源、港口通江达海、商品大进大出、制度先行先试、海洋开发开放等优势,在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打造对接国际市场规则、参与全球资源配置、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海上战略节点。

  同时,舟山群岛新区将加快构建绿色石化、能源贸易、海岛旅游、现代渔业、海事服务、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海洋信息、航空航天、清洁能源等具有比较优势、较强竞争力的九大海洋产业链。还要推进滨海科创大走廊,建好东海实验室,打造长三角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加强陆海统筹,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设施“四网融合”,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续写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舟山群岛新区10年特色实践 做足“海”文章

2021-05-17 08:4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7日讯(记者 贾佳)作为中国首个群岛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挥独特资源优势,探索发展至今近十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续写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网络主题活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云座谈会议上获悉,舟山群岛新区设立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围绕五大定位目标,加快推进先行先试、创新突破,取得了突出进展和成果。

  舟山市委副书记、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自贸区舟山管委会副主任华伟在会上表示,原油、矿砂、煤炭和粮油等大宗货物在舟山群岛新区转运,已经牢牢确立了在中国东部沿海的龙头地位。与此同时,舟山群岛新区建成了全国首艘2万吨级江海直达船,助力特定航线江海直达系列政策出台,推动建立全国第三套船舶规范,还建成了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并迭代升级至2.0版。

  华伟表示,舟山群岛新区在全速建设绿色石化基地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成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连续举办四届国际海岛旅游大会。海洋渔业获批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获得“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基地”称号。舟山海洋大数据中心启动建设,向创建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迈出了坚实一步。

  舟山群岛新区在陆海统筹基础设施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华伟表示,甬舟铁路顺利开工,沪舟甬跨海通道列入国家规划、舟岱大桥主线贯通、普陀山机场改扩建完成、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陆续建成。另外,舟山群岛新区全域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实现全覆盖。获批农业部首个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强力推进“一打三整治”,制订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地方性法规——《舟山市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例》。

  过去十年,舟山群岛新区书写了令人满意的春天故事。舟山市发改委副主任张翼在会上表示,下一步,舟山群岛新区要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新区区位资源、港口通江达海、商品大进大出、制度先行先试、海洋开发开放等优势,在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打造对接国际市场规则、参与全球资源配置、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海上战略节点。

  同时,舟山群岛新区将加快构建绿色石化、能源贸易、海岛旅游、现代渔业、海事服务、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海洋信息、航空航天、清洁能源等具有比较优势、较强竞争力的九大海洋产业链。还要推进滨海科创大走廊,建好东海实验室,打造长三角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加强陆海统筹,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设施“四网融合”,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责任编辑:杨淼)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