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渤海湾畔,经济暖流涌动。今年第一季度,天津市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地区生产总值为3715.38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是天津全年经济发展的风向标。透过数据不难看出,“稳”的基础愈加坚实、“进”的势头持续发力。天津市统计局副局长张建强表示,今年以来,天津各级部门扎实推进“十项行动”,全力拼经济、聚力抓发展,落实落细“稳经济运行33条”等各项政策,持续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势头。
工业稳步回暖
4月初,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能源大数据中心发布数据显示,天津市行业企业用电情况曲线上扬,勾画出工业运行稳步回暖的良好态势。今年一季度,天津全市工业用电量为149.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59%,天津工业运行稳步回暖,是第二产业用电量上升的主要因素。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数字化部监测分析处副处长刘宁介绍,电力数据准确度高,时效性强且覆盖面广,一季度天津加工业和制造业增速较为明显,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2023年第一季度,天津全社会用电总量较去年同期上升3.04%,总体呈现“产业兴、居民稳”的电量消费特征。其中,制造业高速发展,化学原料和化学产品制造业电量同比增长最为明显,同比增长26.52%,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燃料加工业、设备制造、医药等14个细分行业用电指数均超120,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3月份我们生产了17.2万吨产品,创造了建厂以来最高的一个历史纪录。目前5条生产线实现了满负荷生产,订单已经接到了7月份。”天津新天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马朝伟说。
天津市静海区区长曲海富介绍,围绕培新固优、强链优链,一季度以来,静海区正在突出地区特色,加大集群性项目引进力度,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
用电量增加是天津产业加速发展的一个积极信号。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天津市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14.7%和25.3%。城市轨道车辆、新能源汽车、光纤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8倍、77.2%和19.0%。同时,高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发展后劲足。一季度,天津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3.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8.6%;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41.9%。
消费明显好转
今年第一季度以来,天津武清区佛罗伦萨小镇、南湖景区、创意米兰景区、V1汽车世界景区、津溪桃源景区等点位接待游客不断增加。
天津市武清区副区长姜述英介绍,今年,武清区深入谋划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建设,把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串联南湖绿博园、津北森林公园、大黄堡湿地等点位,完善住宿餐饮、交通出行等配套服务功能,高标准、高水平、高品位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带、生态旅游发展带、乡村振兴示范带,助力全区农工商文旅融合发展。
天津港保税区结合“2023天津消费年”以及“第三届滨城国际消费季活动”整体部署,已开启多层次、多元化的特色促消费活动,活动总数超20个。除SM广场、王府井奥莱·新燕莎小镇等主要商圈外,空港复悦里和居然之家都推出了不同主题的系列活动。除SM广场、王府井奥莱·新燕莎小镇等主要商圈外,空港复悦里和居然之家都推出促进消费的系列活动。天津港保税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发展夜间经济,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理念,重点培育夜生活文化,打造特色鲜明、业态新颖的活力商圈。
今年以来,天津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将今年确定为“天津消费年”,通过发放消费券,开展京津冀消费季等促消费活动,促进“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加速释放,不断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城市的“烟火气”越来越浓。
天津市商务局副局长李宏说,天津市第一季度共发放“津乐购”政府消费券1.26亿元,拉动消费38.23亿元,撬动比达到1∶31。在此带动下,汽车消费明显好转,限上零售额增长6.1%;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服装、家电等商品零售额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限额以上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52.8%和28.4%。一季度重点监测的320家商贸流通企业销售额增长11.1%,各大商圈销售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此外,天津消费升级态势明显,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绿色智能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快速增长。
优质项目落地
今年第一季度,一批重点外资项目在天津成功落地。3月,商务部重点外资项目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天津氢能供应基地在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顺利注册启动。项目总投资预计超过10亿元,预计2024年下半年投产;3月30日,法亚集团全球备件物流集采中心(以下简称“法亚项目”)在保税区正式挂牌投入运营。今年以来,空中客车、博格华纳、汉特曼集团、液化空气集团、法亚集团、霍尼韦尔等外资企业不断深化与天津港保税区合作,持续“加码”投资天津。
今年以来,天津港保税区立足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定位,在“制造业立市”“制造强区”战略下,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构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重点,装备制造、汽车、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为支撑的“4+2+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天津港保税区已汇聚外资企业1746家,其中13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保税区投资设立企业422家。
天津市北辰区分别赴北京和长三角地区召开投资推介会。在北京,160家企业及在京商协会、银行、学校齐聚,现场签约35个项目,总投资额143.94亿元。在上海,北辰区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50余家企业共谋发展,现场签约11个项目,总投资额54.6亿元。
今年以来,天津北辰区签约项目涉及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科技、新材料、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领域,签约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近20个、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占七成以上,涵盖智能医疗器械CDMO、医药研发总部、精准医疗等细分领域。
天津市北辰区区长徐晖介绍,北辰区围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两个重点产业,以生物医药、中医药、精准医疗和智能装备、工业母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精准编制招商图谱,吸引更多高质量项目落地。
一季度以来,天津市的大项目好项目引进接连不断。一汽—大众华北基地整车下线5.1万辆,同比增长2.2%;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超过80%,带动汽车产业链活力倍增。
天津滨海新区总投资1208亿元的一批项目集中开工,涵盖创新平台、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乡村振兴等领域,涉及龙头企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等。天津国有经济深化改革,54个项目总投资约627亿元。
天津市科技局局长朱玉兵介绍,科教兴市战略正支撑天津高质量发展。正在建设的天开园将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务资源聚集区。天开园将全面提升整个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
作为创新发展的引擎,天津海河实验室创新联合体扩容,成立天开实验室创新发展联盟。吸纳447家实验室和服务机构,汇聚院士、杰出青年学者和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超过400名,共有14000余名科研人员,为天津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经济日报记者 商瑞 周琳)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