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20日 陈青)

2014年01月27日 14:27   来源:中国甘肃网   

点击查阅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20日在陇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陇南市市长 陈青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自然灾害多发的严峻考验,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市三届三次人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预计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52亿元,同比增长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7亿元,增长31%;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44.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48亿元,分别增长30.1%和34.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4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88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3613元,增长17%;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2.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上下达的控制指标。

  一、经济总量和效益持续增长,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坚持做大经济总量和提升发展质量并重,强化基础支撑与培育新的增长点并举,突出重点,破解难题,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农业上,继续实施科技增粮措施,粮食总产达到106万吨。核桃、花椒、油橄榄、中药材、苗木等特色产业新增面积41万亩,首次突破1000万亩大关,达到1015万亩。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4%,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完成经济林综合管理555万亩,嫁接换优420万株。新认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国家级1家,实现国家级龙头企业零的突破。新发展农民专合组织1508个。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顺利推进,完成土地流转32.1万亩,林地流转31.1万亩。农村集贸市场和物流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了全国退耕还林阶段性验收工作总结会,武都花椒、成县核桃、徽县苗木、宕昌中药材产销对接洽谈会,畅通了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电子商务从无到有,在农产品营销和促农增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工业上,加强运行监测服务,支持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0.2亿元,同比增长19%。市列32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良好,陇南紫金矿业日处理6000吨矿石、西和后川坝金矿日处理1000吨矿石生产线扩建等12个项目已经建成。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1户。全市工业用电量比上年增长27.3%。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工业用水量分别下降9.7%、6.3%。第三产业上,加强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启动“1313”陇南特色文化大市建设工程,成功举办中国(西和)乞巧文化高峰论坛和首届“西狭颂”全国书法大展。在深圳文博会、兰洽会和第二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上,我市共签约文化产业项目20个,签约资金36亿元,比上年增长78%。旅游宣传取得实效,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34.9%和37.5%。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商贸流通持续繁荣活跃,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三产增加值和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36%。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126.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9.7%,增速达到19.3%。

  二、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2013年,我们紧紧抢抓各类扶持政策叠加的难得机遇,全力抓好项目工作。重大项目争取工作取得新成效,渭武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武九高速、十天高速公路两当连接线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快,“两江一水”治理规划获得国家批复,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4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在建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兰渝铁路和武罐、成武、十天高速公路等9个续建省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1亿元,武罐高速建成通车,结束了陇南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成武高速完成路基工程,十天高速进度加快,成州民用机场试验段建设进展良好。“3341”项目和市列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499.6亿元、243.8亿元,世行贷款31个子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6亿元,竣工21项。国省干线和县乡公路改造提升全面推进,礼县至武都、洛门至礼县、宕昌南河至迭部腊子口公路、五马至阳坝公路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建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1000公里,100个不通公路建制村实现通达目标,礼县、两当通村公路建设试点工作取得较好进展。城镇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实施城镇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56项,市区框架进一步拉大,东江、钟楼滩、吉石坝等新区开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长江大道东西延伸一期工程全线贯通,各县县城路网改造、供水供热、垃圾污水处理等重点市政项目加快推进,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两当县被评为全国园林化县城。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启动实施。全市城镇化率达到25.6%。开工建设各类水利项目345项,290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展良好,解决了25.3万农村人口和2.8万学生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了一批江河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新修堤防160公里,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45万亩,新修梯田18.5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0平方公里。生态治理、环境保护和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污染减排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扎实有效开展,58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顺利推进。能源和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市上组织党政考察团多次赴国家部委、长三角地区和新疆等地争取项目,学习考察,谋求合作,与无锡、金华两市签订了经济合作协议,与义乌、永康、石河子、阿拉尔等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达成初步意向,衔接落实了一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在第十九届兰洽会上,我市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5个,签约资金376.6亿元,比上届增长一倍。在上海成功举办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签约项目21个,签约资金74亿元。全市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79个,签约资金423亿元,到位资金1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5%、97.2%。

  三、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双联行动取得新成效

  围绕实现2017年整体脱贫的目标,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扶贫攻坚行动的实施意见,调整市、县领导和部门联系包抓贫困村方案,进一步突出扶贫重点,加大帮扶力度。在全市筛选确定25个特困片区、80个特困乡镇、822个特困村,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积极争取秦巴扶贫规划项目资金,全年争取财政扶贫资金3.45亿元,实施县级扶贫连片开发9个、扶贫整村推进项目138个,整体形象进度达到95%以上。建成生态文明新农村371个。我们把劳务输转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步伐的最有效途径,不断加大有组织输转力度。扎实开展“两后生”和雨露计划培训,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职业技能鉴定1.5万人。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劳务合作取得新进展,组织输送劳务人员8640人,超额完成省上计划目标,输送“双五千”人才1254人。全市输转劳务74万人次,创收96亿元。科学规划,积极推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万人。全市减少贫困人口25万人。双联行动深入开展,市级领导和市直单位增加联系特困村100个,各联村单位投入各类资金16.9亿元,为联系村帮办各类实事2.2万件,一些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得到解决。

  四、财政金融工作迈上新台阶,服务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进一步健全收入征管机制,全力组织财政收入,切实保障重点支出。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收10.2亿元和5.48亿元。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60亿元,增长9.1%,增支13.3亿元,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等各类重点支出。金融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存贷比等主要指标均有显著提高,在加强银企对接和帮助农民大幅度增加小额贷款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全市新增贷款62.9亿元,同比增长51.7%,新发放涉农贷款36.2亿元,占新增贷款的57.5%,发放双联惠农贷款1.0397万户7.84亿元。新发展村级资金互助协会109个。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甘肃银行建设路支行正式挂牌营业,成立了全省首家民间融资中介机构,组建成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市龙江城乡发展有限公司,累计建成小额贷款公司14家、融资性担保机构11家。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均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完成企业直接融资11.5亿元。

  五、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民生建设得到加强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认真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全年教育专项支出9.6亿元。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全面落实,惠及农村学生23万名。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市新补充教师1432人。教育质量得到提升,全市普通本科上线人数比上年增加193人。市一中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已通过省上初评,民办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全市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4所。陇南师专、陇南农校、成县职业中专三校资源整合,为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加大,争取到省、部科技计划项目28项,获得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实现了我市获省级科技最高奖项零的突破。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工作进展顺利,文化惠民工程取得实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5%,新农合筹资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4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康县创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县,两当县争创国家级卫生县城,西和县、礼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均已通过省上考核验收。康县、宕昌、文县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通过评估验收。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支出达131亿元。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5%和28%,农村五保供养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600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到97.5%,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60元。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1.98万户,新建保障性住房926套。省上确定的10项26件和市上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全部办结。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主要指标控制在省定目标之内,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物价监管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措施全面落实,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更加注重社会稳定源头防控,我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得到中央维稳办充分肯定,在全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经验。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突出信访问题集中治理工作,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294件,上访批次和人次分别下降42%和31.8%。大力发展见义勇为事业,成县荣获全国见义勇为工作组织奖。积极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平安陇南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建成乡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179个,村级社会服务管理站2159个,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审计、档案、地方志、气象、“双拥”、人防、民兵预备役和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慈善、红十字会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六、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置,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3年,我市面对连续遭受干旱、低温霜冻、暴洪、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的挑战,市委、市政府科学应对,靠前指挥,组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抗灾救灾,全力搜救遇险人员,及时转运救治伤员,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迅速抢修受损基础设施,有效防范次生灾害。一些基层干部急群众之所急,帮助群众排险自救,恢复生产,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全市应急抢险和抗灾救灾取得显著成效,交通、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恢复,灾区群众临时居住和生活困难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越冬生活得到妥善安置,保证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所。防灾减灾预警体系发挥了应有作用,由于预警、转移、避险及时有效,在20次强降雨和9次大暴雨等灾害面前没有发生直接人员死亡,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适时启动灾后重建,加快编制灾后重建规划,全市共规划灾后恢复重建项目5303项,争取到地震灾后重建中央及行业补助资金18亿元,暴洪灾害救灾及重建补助资金1.59亿元,灾后重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当中。

  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组织下,圆满承办了五次国家和省级重要会议及活动。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关怀支持的结果,是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驻陇南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省驻陇南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爱国人士、离退休老干部,向奋战在陇南的重大建设项目施工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陇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一年来工作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我们深切体会到,要加快陇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的目标,必须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发展方向,坚持发展不动摇,把促发展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神圣职责;必须坚持历届班子和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探索和积累的成功经验,坚持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发展措施,在继承中完善,在创新中发展,使我们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更加符合陇南实际,更加符合群众期待;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更坚强的决心、更大的气魄推进各项改革,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必须坚持民生优先,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以扶贫攻坚为统揽,在发展富民产业上求突破,使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发展成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难度大,且投资渠道单一,多元投资的能力不强;受交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不高,工业园区建设的步伐有待加快;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大,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自然灾害易发频发,防灾减灾的压力仍然很大;部分工业企业,特别是铅锌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下降,非公经济规模小、比重低;第三产业增长乏力,文化旅游发展缓慢,科技的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政府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