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4日 赵馨群)

2014年02月24日 15:52   来源:政府网站   

点击查阅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4日在池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池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赵馨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共同奋斗,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市生产总值465亿元,增长11%;财政收入83.58亿元,增长16.6%;固定资产投资457亿元,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25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8944元,增长12%。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结构趋优、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

  (一)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工业经济不断壮大。以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工业发展,做强经济实力,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40亿元、增长27%,占总投资的52.5%;新增规模工业企业8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增长15.5%,增幅居全省前两位。区位优势加快凸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速,池州九华山机场建成通航,开通北京、上海、成都、广州4条航线;池州长江公路大桥试桩工程开工,济祁高速池州连接线西岸工程开工建设,望东长江公路大桥、东至——九江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170公里。园区功能不断提升。全市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投入61亿元,新拉开框架50平方公里,新建标准化厂房260万平方米。江南产业集中区完成35平方公里起步区“七通一平”,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8个、总投资813亿元,建成投产项目2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05亿元。市开发区功能日趋完善。池州高新区和东至、青阳开发区扩区获批。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加快集聚。电子信息产业新引进项目23个,安芯电子科技2条GPP芯片生产线等10个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产值60亿元,增长83%,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80亿元,增长32%,增幅居全省第一,中恒天福泰动力40万台发动机等60个亿元以上大项目建成投产。科技创新进步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0亿元,增长20%。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个、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企业技术研发机构10家。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80%、居全省第二,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2件、居全省第六。云电子书包国际标准启动制订,新增省著名商标25件、名牌产品11个。东至、青阳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企业帮扶扎实有效。坚持盘活存量与引进增量相结合,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新增国有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5.5亿元、市工投公司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3000万元,推进7家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吸引资金1.3亿元。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32亿元;规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1%。

  (二)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取得突破,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积极争取池州在国家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中的核心定位,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综合实施景区景点打造、旅游环线建设、住宿餐饮配套、特色商品开发等项目,扎实推进示范区建设,全年服务业增加值170亿元,增长10%。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有力保障了“地藏菩萨圣像开光活动”安全、有序、圆满,大愿文化园正式开园后四个月共接待游客60万人次。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完成总体规划,起步区初见雏形,成为吸引市场投资的新载体,“杏花古村”等3个项目签约落户。齐山——平天湖等3个景区创建4A景区、九华天池景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通过验收。开业运营4家星级宾馆和6家经济型、快捷式酒店。新增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四星级以上农家乐12个、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品牌生产销售企业20家,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达到总量的30%以上。制定实施旅游市场营销、机场航线培育政策,举办旅游营销推介活动70场(次),兑现奖补资金950万元。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441万人次,旅游收入345亿元,分别增长30.3%、30.2%;新增省民营文化百强企业3家,文化产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25%。金融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市社会融资总量120亿元,其中新增信贷投放70亿元。农商行、村镇银行实现县区全覆盖,九华农商行启动第三次增资扩股。引进设立3家创投基金和2家金融服务公司,市开发区10亿元企业债券成功发行,贵池区9.5亿元、江南产业集中区15亿元企业债券分别获批和待批,九华股份基本完成上市发审程序,8家企业启动“新三板”、“四板”挂牌。现代服务业态不断丰富。制定商贸活市战略的实施意见和激励政策,重点支持电子商务、会展经济、品牌建设等领域,新增限额以上流通企业49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亿元、增长14.5%。贵池区获批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站前区入驻总部经济项目4个、楼宇经济和电子商务企业98家。全省首家市级电子商务协会正式成立。国际会展中心主体完工。

  (三)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城乡统筹扎实推进。在全省率先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通过考核验收,国家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规划通过国家评审。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实施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73个,完成投资16.6亿元。新改建城市道路10公里、排水(雨水)管网26公里,维修改建城市桥梁5座,整治老旧小区2个。市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建成开放。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综合开发有序推进。“数字池州”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基本建成。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管理不断加强。主城区房产开工、销售面积分别增长17.5%、16.5%。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坚持规划引领、整合资金,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中心镇、中心村集中,促进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村土地“三权”确权登记率97%以上,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6万亩。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7家、家庭农场103个、省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个、“三品”认证25个。建设部级水稻、油菜万亩示范片24个,新增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新建蔬菜基地2000亩,新建和改造无性系良种茶园1万亩,粮食总产65.2万吨。兑现强农惠农政策补贴资金7.7亿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禽流感等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扎实有效。35个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投入4615万元。美好乡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完成83个中心村规划编制,建成26个美好乡村重点示范村。农村危房改造10790户。开工建设19座水库除险加固、7处中小河流治理、2处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解决14.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水利投资6.3亿元。县乡公路升级改造106公里,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68座。新增110千伏变电站3座,农村电网改造2416公里。完成农村土地整理4.08万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3.26万亩,开发复垦新增耕地8172亩。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加大。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东至、石台、青阳三县全部建成省级生态县。城市湿地森林公园完成造林700亩,清溪河、平天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城东污水处理厂改造完成。升金湖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有序推进。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62个。人工造林8.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完成地质灾害隐患避让搬迁治理工程8处,实施“矿山复绿”治理5家,整合减少矿权17个,整治关闭非煤矿山27家、小煤矿5家。

  (四)招商引资和扩大开放力度加大,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制定实施加强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全年民间投资320亿元,增长20%。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突出主导产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全领域招商、以商招商、领导带头招商,深化重点区域招商合作,成立市直六个产业招商组,加强培训、宣传,提升招商能力,营造招商氛围。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30个,建成投产项目238个,全年招商项目到位资金360亿元、增长20%。央企合作项目新开工15个,知名民营企业合作项目新签约64个。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开展两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减少286项,进驻政务中心196项、占总数的95%,项目平均办理时限压缩6个工作日,减、缓、免、降各类收费64项;加强土地、岸线、广告等公共资源管理,制定政府性投资项目、招投标交易等全过程规范管理制度,营造了外来资本、民间资本、本土企业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坚持放开搞活,市本级从2013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扶持。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1亿元,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孵化82家创业企业,全市培育创业实体7419户,净增私营企业1686户、个体工商户4900户,1家民企进入全省企业百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外经外贸稳步增长。进出口总额4.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均增长22%。市开发区综合保税仓库建成使用。池州港口岸核心能力建设通过国家验收。

  (五)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持续加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坚持压缩一般支出,将支出重点和新增财力优先保障基本民生和公共服务,民生类支出99.7亿元,增长18.7%,占财政总支出的76.3%。民生工程扎实实施。33项民生工程和9件惠民实事完成投入27.55亿元,增长20.7%。发放医疗、孤儿、贫困生、贫困残疾人、生活无着人员等各类补助救助资金8.72亿元,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一事一议”奖补等各类工程项目579个,投入工程项目后续管养资金6279万元。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组织多层次创业、就业技能培训1.18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1.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81.5万人,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47.8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人均月增149元,20种大病医疗报销比例上调15个百分点,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实现省内即时结算。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差326元和148元。建立普惠制高龄老人津贴制度,五保老人供养标准提高171元以上,新增社会养老服务床位1500张。实施主城区棚户区改造项目4个,保障性住房开工17935套、基本建成16689套,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5588户。社会公共服务不断加强。新改建幼儿园40所,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78所,改造农村薄弱学校24所,新增1所省示范高中。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初步建立,新农合住院实际补偿比提高1个百分点,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体工程完工,乡镇卫生院新改建13所。完成838个广播电视村村通、20个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项目建设。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绿运会、国际铁人三项赛等重大赛事。《池州市志》完成编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扎实开展。人口计生工作继续保持在全省先进行列,人口自然增长率4.26‰。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审计、统计、物价、供销、气象、地震、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档案、保密、地方志、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等各项工作不断加强。

  (六)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和谐池州建设深入推进。坚持理顺关系、重心下移,不断加强村和社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促进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夯实社会管理基础。社区等基层服务平台逐步健全。按照为民服务统一进社区办理的目标,启动实施主城区标准化社区创建“三年计划”,推进就业、社保、综治、计生等政府公共服务项目进入社区平台,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发展家政、物业、中介等市场化服务,就近就地为居民服务,建立市场化服务日常监管和社区工作居民满意评价机制,建成标准化社区11个。乡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机制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继续深化。平安建设深入开展。依法治市加快推进,“六五”普法通过省中期督查。信访秩序规范有序,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得分居全省前列。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质量强市活动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加强。科学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成效明显,争创省文明城市“三连冠”取得良好成绩,创建省双拥模范城实现“四连冠”。

  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推进管理创新,加强效能建设,坚持廉洁自律,树立为民、务实、清廉良好形象。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注意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47件和政协委员提案311件。加大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开通政务微博,回复办理市长信箱、市长热线、网民留言1912条。认真贯彻落实作风建设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健全廉政风险防控和处置长效机制,强化政府投资、经济责任、公共财政绩效等审计监督,政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发展历程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共克时艰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池解放军指战员、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和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池州建设的中央和省驻池单位,向在我市创业的境内外投资者、建设者,向给予市政府高度信任和倾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基础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县域经济实力仍然较弱,做大经济总量与转型发展同步推进的难度加大,财政增收的制约因素增多;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与民生改善需求差距仍然较大,社会治理基础仍较薄弱;政府职能转变需要进一步加快,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推动发展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坚持“两点论”,运用“底线思维”,从最关键、最薄弱、最基础的环节抓起,逐步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