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8日 于言良)

2014年01月29日 13:16   来源:政府网站   

  二、全面深化改革

  各位代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议。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改革部署,并结合朝阳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以下改革:

  (一)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加快发展以农民合作社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多元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全力开展以规模经营、农村金融创新为主的农村综合改革。

  (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一元化”户籍登记管理制度,搞好城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跟进配套措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进城落户的农民逐渐享受市民待遇。

  (三)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稳妥推进重点国有企业走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路子。认真执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对部门开办的小微企业要彻底清理,尽快退出国有。

  (四)推进公用事业改革。积极推进包括自来水、燃气、供暖、市政、园林、环卫、公交、旅游在内的各项改革,规范公司治理,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加强服务质量、价格等监管,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

  (五)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取消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检验照,并通过更为有效的扶持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成长。

  (六)推进各类市场体系建设。搞好城区“8+2”商贸市场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加大金融、人才、技术等市场建设。

  (七)推进中介机构改革。建立政府主导和市场相结合的中介服务价格形成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防止个别中介机构垄断市场。政府部门一律不得办中介机构,已开办的要脱钩。加强中介机构信用管理,推行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制度。

  (八)推进价格改革。完善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损害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合理调整天然气价格,推行阶梯价格。

  (九)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机制。完善城区财政管理体制,强化财源建设和税源监控。健全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体制。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推进预算公开。

  (十)推进金融服务创新。积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加大企业挂牌上市推进力度。支持设立产投、创(风)投基金。深入开展“助保贷”、“采购贷”等金融服务。推进建平农商行组建试点工作。

  (十一)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重点发挥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骨干作用,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和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建立科研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十二)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均衡配置各类教育资源,全面实行中小学阳光平行分班制度,禁止跨学区招生,不设重点校和重点班,继续实行区域内校长和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扩大省级示范高中定向招生比重。整合中职学校专业资源,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符合国家和省要求、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符合朝阳实际的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新途径。

  (十三)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建立全市药品、耗材、医疗器械统一招标采购平台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十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具有朝阳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推进新华书店体制改革。繁荣文艺创作,培育演艺市场。

  (十五)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碧水工程上,严格实施“河长制”考核,完善基层管护体系建设,对污水处理设施实行在线监控,消除污水直排现象,对达不到要求的,扣缴生态补偿金并限期整改。在青山工程上,加大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收缴力度,严格控制新设立采矿权。在蓝天工程上,实施各县(市)区空气质量考核制度,对达不到要求的,扣缴生态补偿金。

  (十六)推进对外开放。建立招商项目落地协调责任机制,提高项目落地率。构建出口企业服务平台,促进企业直接出口,打造全省农产品出口基地。建立激励机制,引导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十七)推进新区体制创新。围绕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抓好朝阳工业新区和燕都新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十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重点改变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面向基层、面向实际、面向生产力设置机构、配置人员,改变机关为机关服务的现象,改变干部无用武之地的现象。完成卫生计生机构整合、工商质监划归地方、食药监管理体制完善等工作。

  (十九)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缩短审批时限,凡规定市级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审批和备案管理权限,原则上全部下放到各县(市)区。

  (二十)改进绩效考核制度。合理确定考核内容和指标,除继续考核主要经济指标外,要加大资源能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政府性债务、安全生产等指标权重。

  (二十一)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行政类、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搞好公益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对职能萎缩、弱化和职能相近的公益类事业单位进行机构编制调整。

  (二十二)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必须全部进入中心,做到应进必进。建立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围绕反对“四风”,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完善政府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