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9日 隋军)

2014年02月12日 11:16   来源:地方新闻网站   

点击查阅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9日在宁德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宁德市市长 隋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宁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六新大宁德”建设良好开局。

  初步统计,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1230亿元、增长12.6%;公共财政总收入126亿元、增长20.4%,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9亿元、增长2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4亿元、增长47%;出口总值28.38亿美元、增长29.6%;实际利用外资1.44亿美元、增长2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亿元、增长15.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8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0065元、增长14%。

  (一)产业发展水平提升

  现代农业增产增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出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6亿元、增长5.9%,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6万吨。8个省级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和11个市级高优农业示范园加快建设,新增设施农业面积5000亩。新获批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9个,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2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件,福安市荣获“中国油茶之乡”称号,宁德大黄鱼、霞浦海参入选全省十大渔业品牌。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开发整理土地6.8万亩,除险加固水库44座、海堤14条,解决59.53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农业“五新”深入推广,农机、气象、水文等服务保障有力,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有效应对“菲特”等强台风和暴雨袭击,最大限度减少了灾害损失。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着力“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出台促进工业稳定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完成技改投资149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13亿元、增加值564亿元,分别增长21.6%和19%,形成6个产值超百亿产业集群,新增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06家、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20家、中国驰名商标7件。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在全省率先开展“助保贷”、“成长贷”业务,发行中小企业集优票据2.8亿元。柘荣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开发区,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被列为首批省级海洋产业示范园区,全市工业园区完成投资237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79亿元。

  第三产业不断壮大。全年实现增加值398亿元、增长8.5%。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69家,一批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工建设。旅游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第三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太姥山、九龙漈·鲤鱼溪分别被评定为国家5A级、4A级景区,嵛山岛、台山岛、三都岛入选福建省“十大美丽海岛”,全市共接待游客1346万人次,旅游收入103亿元,分别增长21.4%和22.8%。金融服务保障有力,村镇银行组建全面启动,中信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宁德分行开业,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172亿元、增长15.2%。 (下转A2版)

  (二)项目带动支撑有力

  “五大战役”完成年度计划127.2%,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02亿元、占年度计划146.3%,“双百项目”完成投资430亿元、占年度计划139.3%。宁德核电站1号机组、鼎信镍业一期、新能源科技二期、益联远大一期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鼎信科技、中聚天冠燃料乙醇项目动工建设。衢宁铁路获批立项,漳湾8号、9号码头主体工程完工,一批高速公路、铁路、普通公路和港航项目加快建设。市图书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市医院新院区一期工程等一批民生项目建成。招商选资持续深化,全年签约“三维”项目254个、总投资1529亿元。(三)城乡发展协调推进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深入实施,中心城市实施建设项目143个、完成投资86亿元。着力解决群众关切问题,完成单石碑垃圾堆放场改造、建筑垃圾填埋场建设和闽东中路拆迁工程,收回南漈公园管理权。薛令之路建成通车,第三水厂续建工程、贵岐山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投产。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环境卫生、违规广告、建筑渣土整治成效明显,中心城区智能公交推广走在全省前列,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福鼎市再次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称号,古田县经济发展指数由全省第49位提升到第23位。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迈出新步伐,新增南阳、大甲2个参照省级试点镇和9个市级试点镇,全年完成小城镇建设投资157亿元。18个新农村试点示范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集体土地确权发证率98.7%,农民承包地流转率16.5%,森林综合保险参保率9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实效,市级审批事项削减到184项,精简率达44.4%,即办率达80%以上。改进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和企业经营管理,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228亿元、增长16.3%。对外开放持续拓展,新批外商投资、增资项目32项,白马港鼎信码头外贸作业点通过省级验收,沙埕口岸启动外贸业务。闽东北经济协作区重点协作项目完成投资292亿元。宁台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联德冶金新材料项目加快建设,台湾科技产业园落户福安市,三沙对台小额贸易口岸获批试行更开放管理措施,第四届海峡两岸电博会、第五届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节和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成功举办。(五)社会建设不断进步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全年公共财政民生支出121亿元、增长25.3%,36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出台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措施,加强就业服务和用工保障,城镇新增就业3.0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2%。城乡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参保率96%。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共发放低保金2.64亿元、增长15%。新开工保障性住房8957套,基本建成8716套,历年配租配售率达96.5%。市社会福利中心和福乐家园主体工程完成,建成各类社会福利机构266个。扶贫开发迈出新步伐,出台配套政策进一步支持6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加快发展,9个县(市、区)全部纳入比照享受原中央苏区政策范围。完成“造福工程”危房改造2.3万人。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474公里,提前一年半完成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全市建制村基本实现通客车。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施校安工程32项、城区中小学扩容工程16项,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8所,东侨开发区与福安市、福鼎市分别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和省级验收,宁德师院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62项,获全省科技进步奖10项,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206人,宁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设立。新建群众性文化激情广场示范点40个,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建成城市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1个,成功举办第四届市运会,宁德籍运动员在第十二届全运会荣获3枚金牌。新增医疗机构床位510张,“海云工程”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16个村卫生所,周宁县医院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柘荣县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完成人口计生工作责任书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5.9‰。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工作得到加强。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深入推广“霞浦经验”,持续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信访和社会矛盾多元调解工作不断加强,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98.1%,按“路线图”依法处理信访事项答复率100%。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3.6%。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强化。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整治深入开展,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落实大学生士兵优待政策,双拥共建成果巩固发展。

  (六)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实施重点减排项目90个,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万元GDP能耗进一步下降。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有效落实,重金属治理项目加快推进,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投入运营。清理海上违规养殖9890亩、非法围填海1150亩。造林绿化42.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3.8万亩,矿山复绿行动深入开展。全市主要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2%,创建一批省级以上生态县、生态乡镇和生态村。(七)政府建设有效加强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代表视察、专项调研和专题询问,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275件,满意率97.1%。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定期向政协通报情况,积极采纳委员调研成果,办理市政协提案288件,满意率97.9%。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坚持依法行政,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和行政执法监督有效加强。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以“作风转变落实年”为载体,落实“无会周”制度,深入开展“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改进会风文风,提高机关效能。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化。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加强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六新大宁德”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有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为宁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中央及省属驻宁机构、驻宁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总体实力和竞争力不强,缺乏龙头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较大困难;中心城市带动力不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高,一些地方“两违”现象比较突出;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压力较大,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欠账还比较多,征地拆迁、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能力、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增强,不作为、乱作为和消极腐败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扎实做好2014年政府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九次、十次全会要求,按照市委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以实施深化“五大战役”重点行动计划为抓手,着力稳增长、调结构,立龙头、抓项目,重扶贫、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加快推进“六新大宁德”建设,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5%;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外贸出口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一)夯实“三农”基础,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坚守基本农田红线,有效治理耕地抛荒,补充耕地1.45万亩。实施粮食高产创建行动,建设500亩以上集中连片粮食产能区10个。加快蕉城8万吨国家粮食储备库和市县级现代化仓容建设,新增粮食储备3万吨。拓宽引粮入宁渠道,支持粮油加工、流通企业发展,确保市场供应量足价稳。建立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持续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两带一区”布局,实施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全年完成投资9亿元。提升福建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和市级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建设水平,建设30个以上市级山地农业开发示范基地、6个设施渔业产业园区,新增各类设施农业面积6000亩以上。围绕设施化、集约化、标准化,提升发展茶叶、水产、食用菌三大主导产业,壮大蔬果、畜禽、林竹、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繁育基地建设,培育发展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推进无土基质栽培等现代技术应用,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机械装备。加强防汛抗旱和动植物疫病防控,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广土地托管和经营权入股、信托等土地流转方式,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0家,新增家庭农场100家,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以上。支持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提高基层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坚持开发式扶贫,健全专项扶贫、对口扶贫、社会扶贫机制,加大6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扶持政策落实力度,实施第四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支持少数民族集聚区、海岛、库区等地区加快发展。完善扶贫小额信贷制度,支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提高集中安置区规划建设水平,完成“造福工程”危房改造2万人,两年内基本完成已查明地灾点居民搬迁。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