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全国最美乡村教师"潘立华37年坚守深山

2013年09月16日 00:00   来源:新安晚报   

  37年笛声悠扬 为山里娃插上翅膀

  歙县“全国最美乡村教师”潘立华坚守深山,当老师也当爹妈,送800多孩子走出大山

  歙县上丰乡吴家坦,一个海拔近千米的小山村。村头,一幢约40平方米的盖瓦小平房,是乡村教师潘立华的教室,也是他的宿舍和办公室。37年来,潘老师从深山里送走了一批批孩子,其中28位考上了大学。近日,他入选全国最美乡村教师。

  深山陋室,是教室也是宿舍

  车到歙县上丰乡岩源村,再沿盘山路往深山行半小时左右,记者到了吴家坦。

  村口的吴家坦教学点,门口种着鲜花。芬芳的花香里,57岁的潘立华正在上课,他肢体语言丰富,风趣的语言常逗得孩子们哈哈笑。不时,他会让学生到讲台上“上课”,对小老师进行表扬、鼓励,提的意见也隐藏在微笑里。

  这样的上课模式,潘老师持续了37年。37年来,潘老师辗转了4个高山教学点,海拔最高的1500米左右,晴天可以看到远处的黄山天都峰。山路崎岖,以前开学,他用一根扁担挑100多斤的教材和作业本等,走羊肠小道进山。

  因为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要带午饭到学校。中午,潘老师给孩子们逐一热好饭菜,为了端孩子们的饭缸,他手上烫出一溜老茧。放学后,遇到雨雪天气,孩子们的爷爷奶奶接送困难,潘老师就骑车送孩子们回家。晚上,他住在夏天酷热、冬天冰冷的陋室,备课、吹笛。

  分享饭菜,更分享知识趣味

  吃午饭的时候,潘老师端出自己的一盘菜,孩子们围过来,瞬间就抢去大半。潘老师的房间,总有几包方便面。

  有的孩子会偶尔忘记带饭,他就把自己的饭给孩子吃,自己吃方便面。“潘老师真喜欢孩子,孙女也不怕他。老师不能骂,一骂就往他身上爬,吊着脖子不撒手。”村民许淦成说。

  “潘老师教过的学生,喜欢思考,敢问,性格大都活泼。”上丰乡中心学校的初三年级老师潘桂林说,更值得一提的是,潘立华的学生都写一手好字。

  已读初三的学生潘梦奇说,至今记得小学时,潘老师喜欢带学生到山里捡树叶制作“叶画”,捡各类石头来想象成动物、景观等,观察树木、花朵、鱼虾等画画,学累了就戏水,特别有趣。生动的大自然教学法,也是潘老师的“绝活”之一。

  悠扬笛声,送走八百多孩子

  潘立华的手机里,储存了所有留守或单亲家庭的学生父母的电话,孩子们想父母时,老师的手机就是“亲情电话”。一月上百元话费,对潘老师来说不是小数目。但他说,孩子们的笑脸让他觉得这钱花得值。

  “现有9个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其中5个单亲。”潘老师说,学前班的5个,更是吃喝拉撒睡要照料。“他常送床单回来洗,几乎每礼拜都有。”妻子潘丽仙刚开始还纳闷,后来才知道,因为教学点没有学生宿舍,大孩子午休就在课桌上,5个幼儿就挤满了潘老师的大床,稍不留神拉屎撒尿也是常有的事儿。

  潘老师最看不得孩子辍学,垫付工资也要说服家长,经常在开学时要垫出两个月的工资,直到次年茶季才能还上。

  潘老师爱音乐,1971年花7分钱买支竹笛。学校没音响,早上升国旗吹国歌,六一节吹少先队歌,课余吹曲子给孩子们听。悠扬笛声,陪着一批批孩子读完书,走出大山。37年,潘老师送走800多名孩子,有28个成了大学生,其中包括跟自己在教学点读书的儿子。

  无意名利,一心牵挂山里娃

  “过年时,有学生会寄贺卡来,这是最高兴的时候。”潘立华说,8月29日,在北京颁发最美乡村教师奖杯时,给自己送上奖杯的正是20多年前的学生许建炜,他已经是北京一家大型电脑学校的校长。这让潘老师惊喜又自豪。9月3日,许建炜还专门将潘老师接到单位,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和感谢仪式。

  “潘老师是我们这儿最早一批小学高级教师,教学成绩长期以来在各个教学点名列前茅,多次受到表彰。”上丰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鲍宜滨说,30多年来,潘立华一直被派往各个教学点,从事最繁重的教学工作,“他有多次下山甚至调动工作的机会,都放弃了,很是难得。”

  在北京颁奖期间,主办方为获奖者安排了4天的业务培训,潘老师被安排多次发言。他每次都介绍山村教学的特殊性,呼吁各界多关心山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成长。(吴建平、吴永泉)

  记者手记

  采访结束的傍晚,记者决定沿着潘老师这些年走的山路,步行下山。

  狭窄的村道,一侧靠大山,一侧是百丈悬崖。蜿蜒山路,一个弯又一个弯,好像没有尽头,只有山顶处偶尔能看到三五人家。正是这样的人家,将自己的孩子放心地交给了潘老师。

  一个多小时后,记者才走到山下,村庄里已炊烟袅袅。这样的路,潘老师走了37年。出山的路多有不易,而有了潘立华这样的老师,山里的孩子们才拥有了更多走出大山的机会。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