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治水,曾经一天砸一亿,但效果依旧受到众人质疑。广州污水处理到底面临着哪些挑战?到底什么因素使得治水效果无法令人完全满意?
14日的广州科普大讲坛“城市污水处理面临的新挑战”主题讲座上,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广东大气污染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少斌教授、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公司的李碧清总工程师以及广州市市政设计院研发中心主任孙志民与市民们就广州污水处理、广州治水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广州治水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专家们认为是:水太多!即广州河网密布,水的情况非常复杂,污水处理和治水都面临着诸多挑战。
用水缺口怎填补?污水再利用!
广州范围内目前一共有64座污水处理厂,中心城区每天处理污水的量达到了298万立方米。即使如此,依旧无法满足广州市大概每天400多万立方米的用水量。也就是说,广州每天约有100万立方米的用水缺口。
缺口如何填补,这个问题与污水处理技术的改进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李碧清认为,提高污水处理率非常重要,特别是要加强污水的再利用。而污水的再利用并非仅仅是污水处理厂的工作。工厂可以尽量使工业废水在工厂系统里循环再利用而避免排放到河道里;市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生活废水的循环利用或多次利用,这些其实对污水处理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同时,废水中的污泥,含水率达到80%,析出水之后,通过无害化处理,这些污泥还能成为肥料。再有广州暴雨天最令人头痛的“水浸”问题,其实这些淤积的水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李碧清举例,可以在草坪下建立废水处理系统,对淤积的水进行处理利用。
广州治水难在哪里?水太多!
“广州的情况与我国西北或者迪拜等地区不同,广州是水太多,专业的说法叫‘水质性缺水’”。亚运前后,广州市开始大规模治水,对市内的各个河涌进行了治理。但到上个月为止,效果仍受到质疑。
曾经一天砸一个亿治水,效果依旧没有达到市民的标准,问题何在?孙志民认为,有三个主要原因。其一是河涌的底泥已经被污染,单单是治理污水解决不了底泥的问题,因此河水被污染问题依旧存在;其二,截污不够彻底,广州市内地下空间不足,导致污水管道无处可埋;其三,河涌的水太少,使得活水的流动性不够。从前的观念是防洪,只有截没有蓄。
广州有231条河涌,一共918公里。孙志民说:“这些年治水在我看来还是有效的,城市发展太快,我们在处理污水方面也需要转变观念。”
直接饮用自来水?成本过高!
口干舌燥地回到家直接拧开水龙头就能喝到凉水一定曾经让许多人羡慕过。今后在广州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可不可能出现这一幕呢?专家们意见很一致:可能,但不现实!
可能的原因在于此项技术已经相对较为成熟,普通市民想要在家的水龙头里接出可以直接饮用的水在技术上已经不是问题,某些小区甚至已经在使用此技术。
“但是成本太高!”孙志民指出了问题的关键。广州南洲水厂已经具备这样的技术,但一直没有大范围普及。“生活用水,如洗浴、厕所用水需要一根管道,直饮水需要另一根管道。而且直饮水管道要求很高,要做到无菌,这样实施起来成本就很高了!”
因此专家们建议,在家可以饮用烧开过的自来水。而在矿泉水与纯净水之间也最好选择矿泉水,因为纯净水已经过滤掉许多矿物质了。记者林洁、实习生化麦子、通讯员康石伟报道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