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河南一公务员投诉排污获赔1.5万 1年后被控敲诈勒索

2013年09月18日 09:07   来源:中国青年报    

  报案和抓捕

  崔建新以为,这事到此就结束了。而李建民的项目也顺利完成。

  然而,2011年5月26日,也就是崔建新从李建民处获得1.5万元后约1年后,几名警察造访了崔建新在乡政府的宿舍。

  那时候,天气已经开始有点炎热,晚上7点左右,崔建新正敞着门在宿舍里上网,几名警察进来,问他是不是崔建新,说有情况要向他了解。崔建新说,由于当时警察并没有出具相关手续,他没有立马跟他们走。双方僵持了半个多小时。后来,其中一名警察拿出一份传真件给崔建新看。“但上面很模糊,什么都看不清,纸还是皱的,可能是传真的时候卡了纸。”崔建新说,对方后来提出去乡派出所谈,他才勉强答应。“但上了车之后,他们还是直接就把我拉到了县公安局。”崔建新觉得自己是被“骗”过去的。

  当时带队出警办案的警察葛文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因为接到受害人报案,警方在确认证据之后,发现崔建新确实有敲诈勒索的嫌疑,才对其进行了后续的拘传等行为,一切都符合相关程序。

  而这个受害人正是李建民。他正是带着贾辉录的那段录像,去公安机关报的案。李建民告诉记者,自己没有在崔建新索要钱财的第一时间报案,是因为怕崔建新再闹事而耽误工期。因此,在工程结束后,李建民才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受害人报案的时候是带着证据和证人来的。”卢氏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杨建亚说,两人在湘联宾馆见面时的录像是李建民带来的证据之一,公安机关也认为崔建新有犯罪嫌疑,并立案对其刑拘。

  但崔建新告诉记者,自己“从来没看过(这段录像),开庭的时候也没有播放。”

  记者向公安机关提出要观看这段录像,但公安机关表示因案件已经结束,录像已移交给法院。记者遂到卢氏县人民法院询问是否可查阅卷宗了解当时的问询情况,并观看录像确认录像内容。法院方面表示,根据相关规定,刑事案件卷宗不可对非相关人员进行查阅。

  但杨建亚告诉记者,他看过这段录像,录像中崔建新确实有对李建民进行了言语上的威胁。

  2012年2月29日,卢氏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本案。

  王献方是崔建新的辩护律师,其辩护词及后来法院的判决书均显示,王献方认为被害人李建民将水库内有害物质排放河道,损害了下游所有人的利益,崔建新居住河边,是受害人之一,对于李建民的非法排污行为,崔建新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并将其非法行为发布帖子到互联网上呼吁,这些行为是作为一个公民的正当权利,且其言论基本属实,而李建民为了不受有关部门的处罚和减少负面影响,主动联系崔建新,通过协商给了崔建新所要求的赔偿款。

  但王献方并没有对崔建新进行无罪辩护。他认为公诉机关指控崔建新犯敲诈勒索罪定性准确,但犯罪情节轻微,建议对其免予刑事处罚。

  2013年9月17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致电王献方,但他表示因为案件过去太久,不便表态。

  2012年3月23日,卢氏县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被告人崔建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威胁的方法,勒索他人1.5万元,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敲诈勒索罪,卢氏县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罪名成立,被告人崔建新辩称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经查,被告人崔建新以被害人李建民承包工程施工期间,向河道排放有毒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存在安全隐患为由,到相关部门投诉,并利用互联网发布和被害人有关的图片和文字内容炒作,造成被害人心理上的惧怕,迫使被害人李建民给付钱款的事实,有证人证言,现场光盘以及相关网络媒体内容相印证,其行为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其辩解不能成立。鉴于被告人崔建新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可免予刑事处罚。

  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第三十七条、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被告人崔建新犯敲诈勒索罪,免予刑事处罚。被告人崔建新违法所得1.5万元,依法予以追缴。

  事后,崔建新没有提起上诉,判决生效。

  发帖惹祸?

  围绕崔建新的“敲诈勒索”,在当地还有一个流传的说法是,崔建新其实是因为发帖得罪了人,被诉敲诈勒索不过是个由头,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就在被刑拘前十多天,崔建新曾在两个QQ群里转发了一条卢氏县选拔副县级干部贿选的帖子。

  这个帖子后来在当地造成不小的影响。“但原创并不是我。”崔建新说,自己涉嫌敲诈勒索被刑拘后,公安机关在审讯的前3天里还问自己是否有拿李建民钱的事,但第4天开始就问他贿选的帖子是谁给的消息。“问了有一个月,但后来他们说知道是谁了,说这个事就不说了。”

  这条题为《河南省卢氏县选拔副县级干部再现贿选丑闻》的帖子称,在该县副县级领导干部选拔中,该县一位局长和一位乡党委书记,花钱向77名正科级干部、44名一般副县级干部及其他常委干部大肆行贿的事实,为很多干部所不齿,在当地造成恶劣影响。并称“这是卢氏县有史以来贿选最成功也是最典型最令人作呕的一次。”

  崔建新说,自己平时就好在QQ、论坛里转发些类似的爆料帖,当从朋友处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就把这个信息转发到了两个QQ群里。但也有人说,崔建新曾拿着这类爆料贴去向涉事方要钱,并且范围还波及到卢氏县外的其他地区。

  卢氏县公安局也否认了因发贿选贴才对崔建新实施抓捕的说法。杨建亚表示,审讯时就是针对他敲诈勒索的案子进行了调查,没有问其他。

  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警察还去崔建新家里搬走了他的电脑。杨建亚说,此行为是当时取证需要,看他博客、QQ空间等里面是否有反映除险加固工程排污的相关照片和帖子。

  但崔建新说,他被放出来之后,乡领导找他谈过话,叫他以后别上网乱发东西了,要发就发些正面的。

  “家里人还没收了我的手机和电脑。”崔建新说,他的手机被没收了两个多月,电脑则没收了大半年。

  崔建民还告诉记者,自己在被刑拘的大半年中,双槐树乡政府并未对其停发工资,而自己从李建民处得到的1.5万元,至今也没有被追缴。

  “判决后我没有再上诉,家里人说,以后还要在卢氏县混,就这样吧。”崔建民说。(记者 李)

 

(责任编辑:秦宇雯)

共(2)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 页
闁告帒妫旈棅鈺呭礆鐢喚绐�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