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高质高新化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新区做精做优八大主导产业
空客A320组装线
金秋十月,滨海最美丽的季节。在位于新区的紫云公园内,不少市民偕老扶幼,在公园内享受着假期的欢愉。而眼前这个郁郁葱葱、花红柳绿的生态公园,此前却是天津碱厂的废弃碱渣山。
天津碱厂被誉为“我国近代化学工业的摇篮”,红三角、侯德榜更是脍炙人口。不过,就是这样一家传统的化工企业在将光荣留给这座城市的同时,也曾给新区留下了堆积如山的碱渣。2011年,渤海化工园暨天津碱厂搬迁改造工程正式建成,这座百年老厂在临港经济区内迎来发展新篇章。
新区第一次党代会以来,新区通过做精做优八大主导产业,不断推动新区工业转型升级,助推产业上档升级,构建了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三高”产业结构,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转“老”选“新” 产业转型
“通过技术的全面升级,天津碱厂实现了由单一生产无机产品向多元产品延伸,从高物耗低效益产品转变为专用精细高附加值产品。凭借绿色新技术,现在我们已无渣可排”,天津碱厂的企业负责人自豪地对记者表示。
用效果来考量,不妨罗列一组数字:
2009年,新区完成生产总值3760亿元,增长23.5%,占全市比重约53.7%;2012年,新区全年生产总值达到7200亿元,比2011年增长20%,几乎是四年前的两倍。而在产值增长的背后,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却在不断下降,其中,仅2012年就比2011年又下降了4.1%。
这些数字代表的不是简单的项目累加和产值激增,更是新区工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转变的现实图景。四年来,新区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紧围绕转型升级,做好“选”、“转”两篇大文章。
传统产业重在“转”。新区紧紧围绕发展高端、终端产品,不断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发展目标实现产业转型。
天津碱厂实现了产业的多元化,找到了发展的新方向。而同样焕发新生机的还有海鸥手表。这家新中国第一块手表的制造者,也曾出现过衰落。随着工业东移战略的启动,如今的海鸥手表早已在天津空港经济区安家,单只价值168万元的“三合一”海鸥机械表为这个老企业带来了新商机。海鸥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海鸥机械手表机芯年产能占世界总产量20%,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超过80%。”
新兴产业重在“选”。按照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既有国内市场又有国际市场的要求,新区在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依托产业集聚区,精心选择和培育了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转变方式 ,就是要求新求变,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天地伟业是一家在新区土生土长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平安城市建设推荐品牌”,全球安防50强企业。“企业家要有创业激情,不能坐等政策扶持和市场的好转、被动发展,要想方设法求新求变,不断促进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在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上走在前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戴林如是说。
华大基因是新区科技招商落户的典型例子,该企业的新一代测序能力位居全球第一,生物信息开发能力以及超大规模生物信息计算与分析能力全球领先。华大基因华北区负责人冯小黎自豪地告诉记者,作为全球最大的基因序列企业,华大基因几乎每个月都会有相关的论文在世界顶级的科技刊物上刊发,自主创新动力源源不竭。
“天津是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作为全市工业东移的重要承接地。滨海新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不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不断聚集新的三高产业,不但让像天碱、海鸥这样传统产业老品牌焕发生机,还通过打造本土的小巨人、引入新的高科技产业勇攀世界同行业高峰,”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李春成总结道。
构筑“三高” 产业升级
灵动的思则让新区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实现了新“跨越”。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以“建设”为重点,则是新区推动产业升级,构筑高端产业高地的“三驾马车”。
在构筑“三高”产业的过程中,新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引领产业合理布局,集群发展。截至目前,新区已先后出台了《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及《临港经济区分区规划》等一批区域性规划,出台了《滨海新区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工业领域十二个专项产业规划。这些《规划》促进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功能集成建设、资源集约利用,基本构筑出了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体系。
优质项目、高新项目的聚集,让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高新纺织、汽车与装备制造、现代冶金等为代表的新区八大优势支柱产业逐步形成并加速聚集,有力地支撑新区向现代制造业高地迈进。
比如,电子信息产业聚集了三星、中芯国际、曙光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并形成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汽车产业已形成了一汽丰田、长城汽车、华泰汽车为核心的汽车整车生产基地,基本建立起“以整车带配套,以配套促整车”的良性体系。
边建设、边招商。四年来,新区不断打造产业孵化升级新平台,通过建设一批国家级的产业孵化基地,实现产业快速聚集。比如,新区通过建设航空航天产业国家新型工业基地,使航空航天产业在新区实现产业快速集聚,包括直升飞机、无人机、运载火箭、卫星等航空航天产业项目相继启动,形成“三机一箭一星”的产业格局和制造、研发、设计、服务业、人员培训、信息、金融行业等整体发展的航空航天产业体系,已聚集了近50家大型航空航天知名企业、零部件及配套企业和相关机构。
四年来,航空航天产业从无到有,石油化工产业从小到大,装备制造产业从弱到强,电子信息产业抢占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轻工纺织产业老产品焕发出新活力。
“全国各地都把发展高精尖项目作为寻找产业的制高点,旨在实现可持续的快速发展。但如何发展高精尖项目,做到“事半功倍”,却很难找到满意的答案”,新区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寻找答案的路上,新区探索出了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以“建设”为重点的灵动思路,使 “三高”产业在新区高速发展,使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在“持续求快”中求稳,增强经济发展保障能力。新区以战略性的眼光,紧抓“三高”项目、“三高”产业,让创新驱动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实现产业上档升级。
四年来,新区不断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从而把国家赋予的政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资本优势、发展优势。
成绩有目共睹,发展任重道远。站在新起点上,滨海新区将以持续求快勇争先的气魄阔步前行,向即将召开的新区二次党代会交上一份更加出色的“发展”答卷。未来,新区将继续紧紧盯住那些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三高”产业,开发具有领先水平的高端业态、高端产品、高端品牌、高新技术的项目和产业,推动经济走上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