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深圳湾水质南北大不同 香港污水处理做得好能养蚝

2013年10月21日 17:46   来源:晶报   

  晶报记者先后采访香港农渔护理署等多部门获悉,

  香港建起1647公里长的污水网络,确保所有污水处理后排放海中

  谢丽雯 王子键 谢银波 朱晓蕾 林玲玲 杜南星 成江

香港渔民去指定海域挖蚝。

  连日来,晶报持续重磅曝光了深圳湾海域屡禁不止的非法捕捞、养殖及污染问题,备受市民关注。为什么同一片海域,深圳湾禁止养殖生蚝,香港后海湾盛产生蚝?香港海域的水质合格吗?香港市场的海产品质量如何?香港如何加强监管,避免生活污水污染海域?近日,晶报记者兵分多路前往香港后海湾流浮山实地采访,并且先后采访香港农渔护理署、香港食品环境卫生署、香港渠务署等多个政府部门,希望能够层层揭开谜团找到答案。

  □港府部门回应

  香港渠务署:所有污水须经处理再排放大海

  渠务署专责处理污水

  曾经,香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城市不断扩展,污水乱排放产生了严重的污染问题。现在,香港专门成立渠务署,建设65家污水处理厂,修建1647公里污水网络,确保所有污水经过处理再排放到海中。

  香港位于珠江口的东南面。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香港大部分的污水都是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海里。随着六十年代香港人口快速增长,加上城市不断扩展,污水排放造就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1986年,香港环境保护署应运而生,除了肩负环境保护职责,还负责策划和制订了香港的污水处理基础建设,开展了污水排放和应对策略研究。为了更好地处理污水问题,1989年香港又专门成立了香港渠务署。在香港渠务署的官方网站上,记者赫然发现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抱负,提供世界级的污水和雨水处理排放服务,以促进香港的可持续发展……”这显示出香港政府在治理污水问题方面的决心和信念。香港渠务署署长陈志超表示污水处理和香港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为公众提供世界级的污水处理服务,是香港渠务署全体员工的抱负。

(责任编辑:石兰)

共(4)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末 页  
鍒嗕韩鍒帮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