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浮山海鲜街琳琅满目。
逐步建污水处理系统
香港目前正在推行两项污水处理策略,一是策略性污水排放计划(后改名为“净化海港计划”),针对维多利亚港两岸一带的市区区域提供污水收集、处理以及排放系统;二是区域性污水收集整体计划,将全港分为16个区域,制定出16个区域性的污水收集整体计划。
记者了解到,“净化海港计划”第一期于1994年正式启动,2001年竣工。该工程将维多利亚港两岸住宅和工业区的生活污水通过绿色的深层管道输送到香港最大的昂船洲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使得维港两岸的水质得到全面改善。第二期工程则打算斥资65亿港元打造全港最深的污水隧道。工程全长21公里,污水渠道深至海面以下70至160米,贯穿港岛南北;预计2014年完工后,届时能处理所有维港两岸所产生的污水,覆盖570万人口。
此外,为了将污水收集系统延伸至尚未修建污水渠接驳的乡村,香港正在推行乡村污水收集系统工程计划。该计划不但可以改善这些地方的环境和卫生,还可为当地持续发展和提升村屋价值做出贡献,现在香港已经为100多个原先没有污水渠接驳的乡村提供了污水收集系统,另外还有400个乡村正在逐步纳入此计划,预计将于数年内建成。
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后海湾蚝排水质达标 流浮山水质是否还能养殖水产品?生蚝又是否符合相关检测标准?晶报记者就此特地致函给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和香港食物安全中心。
日前,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给晶报记者复函称,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海产养殖分区的水质指标,按一公历年所采集的所有样本的几何平均数计算,每100毫升海水的大肠杆菌含量不应超过610个。环境保护署公布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在后海湾蚝排附近的水质符合上述法定指标。
该函表示,目前,在香港养蚝毋须向渔农自然护理署申领牌照。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食物安全中心有日常的食物监察计划,监察在香港出售的食物安全。
□蚝源说法
偷运上岸的生蚝到底从何而来?在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时,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便是在深港两地自由来往的深港澳流动渔民。深圳市港澳流动渔民协会委员陈志豪日前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蛇”渔船的拥有者即为流动渔民,在深圳上岸的生蚝并非全部来自香港。事实上,深圳湾附近房地产的崛起,令这些流动渔民颇为受伤。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