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路济源市第一行政区附近的一段盲道上,窨井盖嵌在盲道的正中间。
本报10月30日A42版以《这盲道,要把盲人导向哪儿》为题,对济源市沁园路和东夫居委会交叉口的一处盲道被电线杆拦路的情况进行报道后,被报道的路段已经修复,但该市多处路段盲道,仍让盲人不知所措。
据热心公益事业的济源市民张先生说,有关部门不能单纯地头痛医头,曝光一处修一处,而应该对全市的盲道做一次大体检、大普查。
可喜
被报道的路段,已经修复
11月18日,家住济源市沁园办事处东夫居委会的报料人张先生,在电话中高兴地告诉本报记者,那处盲道经本报报道后,很快就有单位出面修好了。
张先生同时对记者说:“在济源市中心城区,盲道上出现各种障碍的现象还有不少,我建议有关部门不能单纯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曝光一处修一处,而应该对全市的盲道做一次大体检、大普查。”
忧患
多处路段盲道,仍让盲人不知所措
当日,在张先生的带领下,记者先来到黄河路济源市第一行政区附近的一处路段。
此段人行道干净整洁,处于人行道上的盲道笔直地伸向远方,但一个铁制的窨井盖嵌在盲道的正中。在黄河路与文昌路交叉口附近,道路宽敞开阔,但美中不足的是,杂草漫上盲道,把盲道“切割”成几段。在济水大街南边一处工地的围墙外面,一处盲道被几块水泥块隔断,时断时续。
记者在御驾街看到,有一段盲道低于人行道,中间部分完全凹了下去,盲道上的砖已经活动,基本上不能称其为“道”了。还是这条街,有的是把盲道从中间拦腰截断挖了一条排水沟,有的是将盲道拦腰截断,不同的是在盲道上砌了一道水泥,如同横了一条蛇,更有甚者,有段盲道上砌了二十多块正方形的水泥板,或在正中间,或略微偏一点,本来连续性的盲道被隔成了一段一段。
记者随机采访一些市民,多数人认为,盲道是城市里的一种无障碍设施,是为视觉障碍者提供行路方便和安全,盲道同时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市民乔先生说:“假如我们能和盲人做一个换位思考,你就感受到盲道的重要了。”
回应
一旦发现有问题,就会及时处理
据了解,早在2007年,国家建设部和民政部、中国残联曾联合颁发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这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强制性规范。在“盲道设计”的相关强制性条文里有这样的规定:“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
对此,记者致电济源市住建局,该局一工作人员说,盲道具体是由住建局下属的一家二级机构管理,并留下一个手机号。记者拨打该手机号,询问对市区的盲道是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该工作人员当即介绍:“我们对全市的盲道经常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一旦发现有问题,就会及时处理。”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