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 专家建议多余公车拍卖

2013年11月27日 10:13   来源:中国广播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公车改革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中央及各个地方政府在此方面也进行了不断尝试和探索。然而,从199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公车管理文件算起,“公车改革”已近20年,但整体看成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公车数量和购置费用仍呈增长态势。

  今年3月两会刚刚闭幕,安徽省蚌埠市公安机关就被网络曝光用警车扫墓;五一期间,江苏海监一公车被曝五一假期现身河南景区。屡被曝光的公车私用现象,正在严重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

  日前,在国务院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对改革公务用车提出明确要求: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这可以说是我国针对公车改革做出的最严厉要求。

  那么,这项条例的实施能够为“久治不改”的公车乱用问题,带来决定性的改变吗?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连续10年在两会上提议公车改革。他认为,这次《条例》把公车推向市场化、社会化,方案非常超前,可以说不再只是一个治标的方案。

  叶青:一口气就到了社会化、市场化,把杭州的模式都跨过了。杭州还曾搞了一个过渡,设置了180辆公务车服务中心,但最后很少人租,这次改革直接跨过了这一步,就是说社会上完全可以这样做了。

  叶青认为,条例中最主要的看点就是“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这也意味着,我们很可能回归最本源的公车制度,即副省级及副省级以上的干部配备专车,同时,除了保留必要的执法车辆及特种车辆,其他一般公务用车要全部取消。如此大力度的改革肯定会遇到不少的阻力,但他认为,实施的条件已经成熟,尤其像北京等地,具备发达的租车市场,他拿自己的亲身体会举例子:

  叶青:北汽、首汽集团有大量的黑色奥迪车,这个都是机关在租的,我们每个民进中央委员到北京都没有车子接的,你给打的票就行。只有离开北京的时候一辆车送几个人,我问司机他们说不是机关的车子,都是首汽的。

  不过,如果上百万辆的公务用车要全部取消,这些车辆将何去何从?会不会引起腐败现象的发生?在今年的温州公车改革中,拍卖公务用车的探索又能否全国推广?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表示赞同,他说,可以按照正常的程序,将闲置公车进行拍卖,拍卖资金入国库。

  温来成:对于执行公车改革后淘汰下来的这些公车,可以通过拍卖的方式向社会出售,防止在拍卖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目前所进行的政府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目前咱们已经积累了这一方面的经验。

  在温州车改中,虽然公开拍卖很热闹,但同时,给予公务人员高额的补贴费用也引起了舆论的关注。车改后的用车补贴,从正县实职到科员、办事员按其职务层级划分为7个补贴档次,每人每月最高补贴3100元,最低为300元。正处级干部车补3100元,相当于温州市区最低工资标准的3倍。在本次条例中,也规定要“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在叶青看来,这是一个折中的方案:

  叶青:就是发一笔不多的钱给你,至于怎么出去你自己选择,所以适度”二字含义非常深,车补是这次方案的一个折中点,不发,老百姓当然高兴,发了,公务员们心理也平衡,所以现在找到一个中间点。

  温来成教授则认为,如果全国统一推行,那么公务用车成本数据是可以恰当核定的,能够有效防止补贴变成变相的福利。

  温来成:咱们国家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情况差距比较大,但是政府部门对于公务用车在一定时期是可以测算的,通过财政部门的定额预算管理可以比较恰当地来核定公务用车的成本,然后由各个城市的财政部门对公务用车进行测算核量,可以把握这些数据,防止在公车改革过程中,有一些地方滥发补贴,变相增加行政单位的福利。

  不过,如果严格按照要求,那么市长、县长们真的就没车可坐了吗?各地会不会再弄一套变形的对策出来呢?叶青认为,虽然条例已经出台,但各地还会根据条例内容及工作实际来制定具体细则,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现在还难说。

  叶青:现在这个方案很适合部委,那么到了下面怎么办,市长、县长怎么办,不可能也叫他们自己开车,下一步可能各地还会针对条例出台细则,可能会规定给市长、县长还要配车,这样才能让地方政府运转起来。

  对于未来条例的落实,温来成教授认为,只有公开公务用车的信息,才能让条例落在实处,不变形、不走样。

  温来成:如果说我们能够做到公务用车标准明确,监督有力,信息公开的话。可以有效地遏制公车使用和管理方面的各种弊病。比如说高标准配置,比如说公车私用等,通过人大的监督、财政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可以有效地遏制公车私用等行为的蔓延。 (记者 马闯 韩秀)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