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乡村好风景 青海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综述

2013年11月27日 07:08   来源:青海日报   

  站在马文智家的小洋楼里,一眼看出去,是平整的村道和新建成的文体活动广场,幼儿园、村级活动中心宽敞明亮;一片片由花椒树、苹果树、梨树、核桃树等构成的经济林郁郁葱葱;远处,烟波浩渺的库区中,清清的黄河水碧波荡漾;而在他家屋后,一幢幢极具特色的欧式小别墅依山傍水而立,沐浴在秋日暖阳下……

  马文智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镇龙羊新村人。过去,这片干旱的黄土地是一片不毛之地。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水电站建设,村民们从水光热条件极好的黄河谷地二次搬迁到这里。土层薄、石子多、没有水、不通电、不通路,连一棵树都没有……

  得益于今年实施的党政军企共建项目,如今的龙羊新村,土坯房没了,住的是小洋房,走的是水泥路,喝的是自来水,村里村外焕然一新。

  从土坯房到小洋楼,从黑帐房到红砖房,我省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变。

  五年时间,通过多种形式,新建农牧区住房46.91万户,全省农牧户实际建房覆盖率已达到51.16%,188余万农牧民群众直接受益,农牧区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高。

  其中“十二五”前三年,在全省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紧的情况下,省委省政府坚持“小财政、大民生”,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农牧区住房建设,中央及我省各级政府投入农牧区住房建设资金67.27亿元,新建农牧区住房31.48万户,农牧区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27.57平方米。带动农牧民群众用于建房的直接投资约148亿元,有效带动了农村建筑劳务、金融信贷市场发展,开拓了农牧民增收渠道。

  这一切正在告诉我们:以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农村奖励性住房、“千村建设、百村示范”、“百企连百村”、“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等活动为抓手,在全省各单位、各部门的无私支持下,在村民为主体的积极参与推进下,我省突破性、跨越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度、决心、气魄、效果、成就,远远超出以往。

  伴随着一个个更加富裕、文明、和谐、充满活力的美丽乡村向我们走来,我省在城市建设取得非凡成就的同时,广大农村牧区也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巨变和质的飞跃。

  牧民切托加的新家在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的游牧民工程定居点。这是一套80多平方米砖混结构的新房,工程项目配套的节能炕上铺着藏式图案的毛毡和几床新被,客厅里铺着红地毯,全套藏式家具和电视机、洗衣机、三开门冰箱摆放的错落有致。他说,现在家里3口人,有两辆摩托车和一辆小轿车,日子越过越红火。从草原到城镇,从游牧到定居,从帐篷、地窝子和简陋、低矮、寒冷、潮湿的草坯房到崭新、明亮、宽敞、温馨的砖房、楼房,成千上万的牧民和切托加一样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现代生活。

  截至今年10月,实施5年的我省游牧民定居工程共完成投资48.68亿元,建设游牧民定居房屋10.99万户,建设面积756.54万平方米。在全省牧区的县城、乡镇形成了近200个游牧民定居社区。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有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林茂粮丰的自然景观,还要有路畅灯明、水清塘净、村容整洁的宜居环境,这才能构成和谐怡人的田园风光。

  从格尔木市出发一路往西再往北,蓝色的屋顶、绿色的大门、绛紫色的门柱,一个崭新的村庄出现在众人眼前。"以前的新华村,一进来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垃圾场,结合共建活动,垃圾场变成了老年活动中心,根据村庄的整体布局,分设了21个垃圾箱,随处乱倒、随手乱丢垃圾的现象再也不见了。"村委会主任金跃顺说,共建活动开展之前,新华村连一条像样的马路都没有,现在新华村不但修出了宽阔的马路,还新修了广场、幼儿园,改造了危房、进行了提灌站的维护提固,以及2200米的支渠衬砌……

  今年的"党政军企共建"活动令全省除玉树州之外的7个市州35个县(市、行委)127个乡镇的300个村改头换面。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1.15亿元,落实道路硬化2177公里、人蓄饮水48个村;实施危房改造、奖励性住房19061户,配备体育健身器材300套,229个村实现亮化、美化、净化。截至目前,共建活动群众投工投劳投资达6.68亿元,大部分村农牧户院墙及大门改造中群众自筹资金达60%,危房改造、奖励性住房中自筹资金达80%。

  活动以"一村一规划、一村一风格、一村一特色"为原则,其主要建设内容为:农牧户院墙和大门统一改造;村道全部硬化;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危房基本改造;村庄环境有效治理,实现绿化、亮化、美化;条件较好的村还要修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配套文体设施,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路灯等;完善村庄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共建让农村牧区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善农村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如今,富裕起来的高原农牧民逐步享受到了与城市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务。渐行渐近的美丽乡村,在高原已成实景。"布局美、环境美、生活美、身心美"和"宜居、宜业、宜游"成为人们心中最美的家乡。

  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河乡魏家滩村的群众休闲广场成了沟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亭台楼阁、树木环绕,古老的水磨、温润的中国结等元素把村子装点出了几分典雅。村民魏占升指着小广场说,"看,有山、有水、有亭,大家都感觉一夜之间村子的面貌就翻天覆地了。"住在村文化广场旁的71岁老人魏芳德,笑容更加灿烂了,现在他每天都要到广场上转转,享受一下整修一新的环境。 在记者最近采访的村庄中,土路已几乎见不到;云杉、旱柳、榆树等树木在视野中随处可见,丁香、连翘、碧桃和民房相映成趣;大型生活垃圾堆已经消失,纸头碎屑也很少见;走到沟渠边几乎闻不到异味,有些村甚至还重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精致景观……美丽乡村的内涵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宽敞整洁的道路,色调一致的围墙,翠绿挺拔的杨柳,洋溢在村民们脸上的幸福微笑……高原昔日的旧村庄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广大农牧民,都在积极行动,用一砖一瓦构筑着新村新景。

  三江源头、青海湖畔、湟水岸边、柴达木盆地,盖新房、修村道、整村容、建广场、抓产业……美丽乡村的建设热潮正为我省新农村建设涂抹着最亮丽的色调。(作者:林玟均)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