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观望态度的安徽企业多,注册落地的少。”上海自贸区挂牌已近两个月,落户在自贸区的企业超过800家,但其中鲜见安徽企业的身影。而安徽首个综合保税区合肥市综合保税区正处于申建流程,这会否让皖企更好地沾自贸区惠政的“光”?
自贸区少见安徽企业身影
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运行,当天就有36家中外机构入驻,随后,上海自贸区成了众多企业关注和造访之地。目前,上海自贸区已接待企业、个人咨询和办理业务超过5万人次,最终落户在自贸区的企业已超过800家。其中,在试验区新注册的企业中,约六成是贸易类企业,超过三成是服务企业,包括总部经济、跨境电商和融资租赁等,还有部分金融机构。
“安徽出版集团提前落子于此,铜陵有色控股的上海金源期货公司已落户自贸区,洽洽瓜子据传也落地自贸区。但更多企业落户自贸区的消息就没有了。”相关人士透露,马钢集团曾考察过上海自贸区,意欲进驻,安徽省投资集团旗下上海裕安投资公司也曾赴自贸区调研。但在落户自贸区企业中,安徽企业身影可以忽略不计。
自贸区“溢出效应”可承接
“安徽企业持观望态度有其原因,因为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才是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式。”业内专家认为,企业“大胆走出去”不是不可取,但利用上海自贸区平台的“溢出效应”发展自身或是部分企业的最好选择。
利用上海自贸区平台,合肥乃至安徽的企业可以享受进口设备和技术的免税优惠,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从而带动合肥乃至安徽高端设备的进口。 “在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都可以拓展渠道。”合肥出口加工区一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合肥企业尤其可以利用上海自贸区平台吸取国际要素,推进产业升级。
另外,在金融、文化、商务等方面,合肥可以主动承接这些自贸区的“溢出”。根据省商务厅调研,上海自贸区同样赋予安徽重大机遇。首当其冲的就是招商机遇——上海自贸区在促进上海向服务型国际城市加快升级的同时,也将抬升上海地区商务成本。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上海制造业必将向安徽等周边地区转移,安徽可以做好产业承接,并有助于更多皖企的升级转型。(合肥晚报 杨兵)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