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闵行公共自行车新政推行一个月 三人霸车不还罚200元

2013年12月02日 15:03   来源:东方网   冯兰蔺

  据《新闻晚报》报道,闵行公共自行车新政推行至今,新的IC卡累计发放量已超过3万张,与从本月1日起失效的23万张自行车诚信卡相比,甚至不及“零头”。记者近日从区建交委了解到,市民只要就近到农行闵行网点便能办理自行车IC卡;目前的发放情况与主管部门预期基本相符。

  新的公共自行车IC卡从今年9月前后开始办理。当月,闵行区建交委统计数据显示,新卡发放总数为1.4万张。由于担心市民在老诚信卡失效前来不及办理新卡,遂决定将老卡延长至10月末。

  从本月开始,老的自行车诚信卡已失效。区建交委相关负责人认为,新老卡的过渡总体平稳,办新卡需缴纳200元押金与100元备扣金的模式等于设置一定“门槛”,解决了公共财政有限性与市民需求无限增长的矛盾,还建立起相应的制约追责机制。少数用户超时使用、甚至“霸车不还”的问题已逐渐暴露。

  从上月开始至今,永久公司共计发现15例借车不还的情况。对于借车不还,每日从备扣金账户扣除5元,20日后永久公司将通过短信、电话、挂号信的方式,开始催讨并扣除押金。“霸车不还”最终将被收取200元的赔偿金及备扣金账户清零。目前,已有3名用户接受处罚,重新加注了200元押金与100元备扣金。

  相关负责人强调,按规定使用者在支付赔偿金后,可继续借还车。但永久公司对自行车拥有永久追溯权。“即便交纳赔偿金,也不意味着车辆归属个人所有。”

  新IC卡开卡量的减少使服务针对性大幅提高,这在车况车貌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新政实施后,闵行区乘客管理协会对全区的公共自行车网点进行普查,并将报表反馈给了永久公司。永久方面承诺有损坏必修复。根据乘客协会的后续跟踪,到10月1日锁柱损坏的情况已大幅度减少。区建交委还会每周召开自行车项目推进会,督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记者在莘庄北广场,采访了几位用车人,大家普遍感到新老卡交替过后,坏车率明显下降,网点上无车可用的现象也较少出现。

(责任编辑:秦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