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累计6万多名轻罪犯人监外服刑 1/3融入社会

2013年12月18日 14:16   来源:大河报   李俊明

志愿者在帮扶接受社区矫正的服刑人员(背对镜头者)

  河南省近日密集出台社区矫正规定

  累计6万多名轻罪犯人监外服刑

  已经有大约三分之一解除矫正融入社会,重新开始生活

  郑州市信息学院路口旁一幢老楼的二层,郑州市金水区司法局文化路司法所占有一间10平方米大的办公室,办公室墙上的几个工作内容牌显示,社区矫正是其工作内容之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司法改革的部署,特别提到“健全社区矫正制度”,使社区矫正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文化路司法所,正是全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2300多个司法所中的一个。

  一时失控,动手伤人的鲁师智就曾在这个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47岁的他原本是一名厨师,平时并无不良行径。2年前,他骑电动车在街上与另一辆电动车发生剐蹭。鲁师智一时情绪失控,拿出菜刀砍向对方。

  全省大约有6万多人像鲁师智一样,犯罪后通过社区矫正的方式在监外服刑。最近几天,河南省密集出台《河南省社区矫正人员收监执行规定》、《河南省社区矫正工作流程》等一系列涉及社区矫正的规定,社区矫正被推到公众面前。

  那么何为社区矫正?如何实行社区矫正?只有《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没有《社区矫正法》的社区矫正工作还能走多远?

  矫正

  生活工作与常人无异,但行踪受定位

  文化路司法所的办公桌上,每天都摆放着厚厚几摞社区矫正人员的资料册,所长王凤利说:“接受社区矫正的人员越来越多,这些资料随时都要用到。”钱任远的资料册就在其中。

  钱任远今年刚过60岁,但布满皱纹的脸庞和深暗的面色,让他看起来略大于实际年龄。他很健谈,记性很好,十几年前的事记得相差无几。他回忆说,2001年因财务问题,他被判无期徒刑,在监狱里4次减刑,刑期到2018年满。

  “但2011年,心脏病、冠心病与急性心肌梗死等一系列病症,让我不适合在监狱里治疗,”他说,“我随后申请了保外就医,通过社区矫正进行改造。”

  到金水区文化路司法所报到后,依照惯例,司法所针对钱任远成立了一个矫正小组,矫正小组由一名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一名矫正人员亲属和一名志愿者组成,这名志愿者多为律师,或其他法律工作者。

  与其他社区矫正人员一样,报到后,钱任远拿到了一张电话卡。“这张卡有GPS定位功能,如果他关机或脱离矫正活动范围(离开郑州市),我们会收到警报,会有短信发到我的手机上。”负责钱任远矫正工作的文化路司法所工作人员白丰恺说。

  白丰恺随后打开电脑:社区矫正管理系统的界面,显示了每一个人的实时位置。“能随时知道每一个人在哪里。”白丰恺说。矫正期间,如果要离开这些规定区域,需要请假。

  依照规定,受社区矫正的人员,每周需要给社区矫正室打一次电话,每月交一次思想汇报,并来社区矫正室谈话一次。“因为是保外就医,我每季度还要交一次体检报告。”钱任远说。

  受社区矫正的人员还要参加例行的社区劳动与公益活动。“一般是清扫社区院道,或者在拥堵的路口疏导交通等,”白丰恺介绍,“但是由于身体原因,如钱任远等,身体不适合参加劳动的,可免除。”

  解矫

  八旬老人“解矫归田”

  对罪行较轻、社会危害不大的罪犯,并不是直接收押到监狱里,而是采用社区矫正等方式,在监狱外对其改造。社区矫正具体工作主要由司法所与社区工作人员等负责。

  从2011年6月确定为试点到现在,有24人在文化路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其所犯罪行都较轻。

  统计表中的人员,有一部分到期后已解除了社区矫正。已经解矫的黄久历今年84岁——他几乎是河南6万多名接受社区矫正的人员中年龄最大的一名。

  1997年11月,黄久历因贪污等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狱中数次减刑,到2013年10月9日就能刑满出狱,但就在他出狱前的1年零8个月,黄久历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一系列呼吸系统疾病,不得不申请保外就医。考虑到他不致再对社会造成危害,身体又需要治疗,按他所属的居住地,司法局将他送至文化路司法所。

  1929年出生的黄久历,已经到了身体孱弱的年纪。白丰恺说:“他每月来司法所,我都会下楼接他。即便这样,他从一楼上到二楼也得四五分钟。”

  2013年10月9日,黄久历刑满,解除社区矫正。由于年迈和疾病困扰,他接受矫正期间不用参加例行活动。记者了解到,黄久历解除社区矫正后一直平静地在家里生活。

  截至今年12月初,河南省累计接收的社区矫正人员中,已经有大约三分之一解除矫正融入社会,重新开始生活。

  大河报记者还注意到,在社区矫正人员的统计表里,有两人的状态是“正在申请办理变更居住地”。白丰恺告诉记者,社区矫正不依户籍,而是根据矫正人居住地管辖。

  上述两人,一个是重庆人,但跟随他舅舅一起做工,今年他舅舅到了新乡,他也申请到新乡。另一人的儿子在新乡,需回新乡照顾。

  效果

  绝大多数受矫人员 珍惜自由机会

  接受社区矫正的人员若严重触犯规定,根据最新出台的《河南省社区矫正人员收监执行规定》,就会被收监。

  司法厅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河南累计有数百人在社区矫正期间被警告。接受矫正人员矫正期间再犯罪率很低,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绝大多数受矫人员,身居自由与监禁的中间地带,会珍惜机会,遵从规定。

  32岁的何期会被判刑后,实行监外执行。收入不高,妻子提出离婚,孩子也跟着妻子在南方——他情绪很低落,起初他不太配合社区矫正工作。文化路司法所副所长李艳广说:“他平时跑业务,还做售后维修,经常会因此离开郑州市,我们允许他频繁请假,放宽他的活动范围。”

  几名年轻的社区矫正管理人员建议他,像当年追老婆一样,挽救婚姻。他妻子生日时,他听了管理人员出的主意,跑去给妻子送花。白丰恺说:“后来他渐渐发生转变,很配合矫正工作。工作极为努力,过年都不休息,希望赚更多的钱,养家糊口。”

  李艳广认为:“如果判何期会进监狱,他肯定会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而且会接触犯错更大的人——很难想象出来后他会怎么对待社会。”

  一时失控动手伤人的鲁师智,2011年5月接受社区矫正,今年5月解除社区矫正。意识到自由的可贵,解矫后他越发努力工作。

  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他说他很感激,也很庆幸没有被收监,法律让他通过社区矫正的方式改造。“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社区矫正管理人员)每周每月和我的谈话、一些细节上的帮助,让我很感动。解矫后我发誓,以后绝不鲁莽行事。”

  意义

  “人性化”改造方式获称赞

  历经数年监狱的约束生活,钱任远体会到社区矫正给他“相对自由”的珍贵。

  他属于国内最早使用手机的一批人,上世纪90年代初一次买了两部“大哥大”,一部1.7万元,一部2.4万元。“打电话时,在人多处高声大喊,风光极了。”他回忆。

  入狱后,心脏病、冠心病与心肌梗死接踵而来;双腿严重骨质增生,需换掉一双膝盖,“但考虑到要花四五万元,只能这样忍着。”——这与当年已是地下天上之别。

  其他受矫人员不愿面见媒体,他却爽快地接受了大河报记者的采访。与记者半个小时多的谈话里,他有近10次提到社区矫正方式的“人性化”。

  常年的监狱生活,让他养成极规律的作息,但他的身体已经无法再支撑下去。“如果再呆在监狱里,我根本坚持不下去……”他说,“让我通过社区矫正改造,很人性化。”

  一名基层社区矫正工作管理人员说:“无大墙、无围墙,但是心里要有堵墙,那就是法律。接受社区矫正的人员与监狱里服刑人员的区别就是有了相对的自由,但与正常人的区别,你有的也仅仅是相对的自由。”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