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团购遇冷"卡娃"难熬 重庆提货卡销售"旺季难旺"

2014年01月10日 10:17   来源:重庆日报   

  春节临近,提货卡迎来一年一度的传统销售旺季。然而,1月9日,记者从市内多个商贸企业了解到,从本月开始,我市的提货卡销售开始升温,但受政策影响,难以达到往年的火爆程度,部分商场提货卡销售下滑超过5成。

  提货卡销售“旺季难旺”

  “往年过年过节,单位都要以劳保卡的形式,发提货卡给员工。但是从去年中秋开始,国庆、元旦这些都没有发,据说春节也没有。”市内某大型国企的员工告诉记者。

  9日下午3点左右,记者走访解放碑商圈内重百、新世纪、远东百货、新华书店等多个商场的售卡中心,除了新世纪售卡中心有10几个人在排队买卡之外,其它都冷冷清清。

  “往年,元旦前后一直都是提货卡‘团购’旺季,根本不用怎么营销,新老客户到时间都会找上门。”市内某大型商场售卡中心内部人士介绍,今年公司虽然提前主动和多个老客户单位进行了对接,但迄今为止,除了部分私人企业外,没有一家机关事业单位参与“团购”。

  “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提货卡销售情况较之前段时间是有上扬趋势,但量还是太小。”某连锁超市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去年元旦、春节“两节期间”提货卡的销售情况就不理想,在此基础上,今年该超市的提货卡“团购”还下降了五成左右。

  “卡娃”转战解放碑

  “卖卡不?”在解放碑新世纪百货门前看到,每当有行人走过,“卡娃”小李便会上前询问,一上午时间,小李还是有10多张卡进账。

  “以前在观音桥活动,上周才来解放碑。观音桥收卡生意做不走了,最差的一天只进账2张卡。”小李告诉记者,现在发提货卡的单位越来越少,很多固定的老客户或团客都流失了,全靠散客挣钱。

  “这段时间,解放碑的生意最好做。”小李说,现在市内收得起价的提货卡,以新世纪、重百及新华书店的为主,这三种卡最大的售卡中心都在解放碑,而且距离非常近,所以,散客流量相对集中。

  同样,和小李一起转战解放碑的还有吴阿姨。她告诉记者,以前和自己一起在南坪商圈收卡的丈夫,去年8月份就已经改了行。

  “不仅数量少了,单价也降低了,以商社卡为例,去年最低能以9折收,今年起步价涨到9.6折,利润薄、数量少,我们收入减少了一大半。”吴阿姨说,行业“红火”时,她经常能从一个顾客手中回收到十几万面额的购物卡。

  提货卡销售亟待“转向”

  “提货卡即预付卡,在国内外现代商贸流通领域,是一种常态的支付手段,其本身的形象并不‘负面’。”市商委市场秩序处负责人表示,随着“公务消费”退出预付卡领域,非市场因素逐渐溢出,预付卡销售领域将迎来新的转型契机。

  “预付卡消费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重庆工商大学教授梁云介绍,对于售卡方来说,不仅可以提前锁定客户,还可以提前实现资金回笼,甚至因过期、遗失、损毁而“沉默”的卡内金额,最终还会直接成为企业纯利。而对于使用方来说,不仅方便了支付环节,同时还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

  “功能重置,做活服务,拓展大众市场。”梁云认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提货卡”背负了太多的“灰色”价值,比如洗钱、贪污受贿等,以至于忽视了其本身具备的现代流通价值。随着行业规范的建立,及市场洗牌的深入,提货卡的销售将逐渐步入正轨。

  记者从多家市内大型商超了解到,他们已经开始筹划提货卡销售的转型事宜。例如,商社方面,正在从优化客户定位、提升预付功能等方面下功夫,主动加大营销力度的同时,从软硬件方面规范和提升售卡服务;而永辉方面,则将把购卡销售提上新一年的改革日程,考虑组建专业营销团队,更关注中小微企业客户群的培养。

(责任编辑:石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