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简称长沙经开区总工会)10日召开的首届第四次会员代表会议透露,2013年,该总工会成功破题了“属地化管理”,使12万产业工人从此在制度内有“家”可依。
属地化管理,即打破工会“条”、“块”管理分离的僵局,根据企业所在地域确定具体工会事物的管理模式。
近年来,伴随产业工人不断集聚、工会组织迅速壮大,以及工会组织关系多头管理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这成为全国开发区、特区工会面临的“头疼”问题。
“如果维权处理不及时,非区属工会企业职工在发生维权纠纷寻求帮助时,所归属的上级工会通常不参与或不能第一时间参与处理,矛盾则易激发。”一非区属企业工会主席曾在2012年向长沙经开区总工会提出意见。
正是这一问题,引发了长沙经开区总工会主席丁仁义的高度关注。他认为,源头不“灭火”,易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工会失语。实现园区企业工会属地化管理,是从机制上理顺关系,搞“活”工会,使其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的重要举措。
过去,长沙经开区有企业基层工会187个,覆盖企业305家,会员人数近12万。然而区内基层工会归属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到企业工会日常管理混乱,职工“维权”出现“没人管”的局面。
2012年,长沙经开区总工会开始探索工会组织关系管理新模式,采取了多种手段协调工会归属矛盾:在园区工会常任制代表的名额分配上,给非区属基层工会一定代表名额,让其参与工会事务,多提意见,及时掌握其代表企业员工的诉求愿望;在组建机构上,成立协会组织,吸纳非区属基层工会参加。活动组织上则扩大参与对象。
同时,该总工会还在困难职工慰问、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选中,给予非区属企业一定名额。丁仁义说,通过2年实践,属地管理工作被园区企业和员工认为是理顺工会组织关系管理体制的有效途径。
2013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正式批准长沙经开区作为工会属地化管理试点园区。
据悉,长沙经开区总工会将2014年定为“服务基层年”。“我们会最大努力发挥工会组织的服务保障作用,使工会组织、工会干部成为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和‘娘家人’”。丁仁义说。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