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参加温州代表团小组讨论并发言。(张茵摄)
2011年温州爆发民间金融风暴和制造业危机,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这座走在改革前沿的城市深陷舆论“泥潭”,唱衰温州的声音此起彼伏,外界甚至质疑“温州模式”已过气。17日,在浙江省第十二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参加温州代表团小组审议时力挺“温州模式”,“‘温州模式’是我们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直到今天,‘温州模式’不仅没有过时,还具有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温州发展的最强音。”
2011年,温州眼镜行业龙头企业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失踪,随后确认由于负债过高、资金链断裂而逃跑,号称“眼镜大王”的胡福林跑路掀起了轩然大波。此后,温州老板“跑路”的新闻层出不穷,温州负面新闻不断。
“温州实体企业目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财务成本、用工成本、生产成本,包括我们的信用成本都在不断增加,企业的生存空间减少,有些企业主失去了做企业的信心。”温州富康集团董事长孙邵丁道出了目前温州企业主发展的困境。
而外界将温州企业的发展困境解读为“温州模式”或已过气。对此,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曾不止一次在会议上极力为“温州模式”鼓与呼,“‘温州模式’没有过时!‘温州模式’仍具活力!‘温州模式’将再放光彩!”。
这一观点得到了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的认可,她表示,虽然近年来,媒体对温州的负面报道不少,但是,她呼吁更应该清醒地看到“温州模式”的价值。
“温州一直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讲到改革,讲到民营经济,人们自然会想到温州。”葛慧君坦言她为“温州模式”感到自豪。她认为温州不仅创造了财富,更创造了温州“敢为天下先”的温州精神,也为全省、全国建立了民营经济发展经验。
“‘温州模式’对温州的发展,对整个浙江的发展,对整个民营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很大的贡献,这一点不容质疑。”葛慧君对“温州模式”不吝赞言。
面对外界对温州的多方质疑,葛慧君以温州炒房团现象为例,驳斥质疑的局限性,她强调,温州炒房团现象并不是温州经济主流,不能代表温州经济的实质。
不过,葛慧君表示,“温州模式”确实需要随着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而与时俱进。
“‘温州模式’若要焕发出它的生机和活力,应更好地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改革中问题导向和项目迁移,坚持‘温州模式’当中最本质的敢为人先的温州精神。”
“坚持‘温州模式’就是坚持改革创新,我们有必要增强温州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勇气,为温州的发展创造条件。”葛慧君如是说。(记者 张茵 见习记者 张骏 实习生 朱春燕)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