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金融欺诈案件高发期,银监会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昨日提示广大消费者,警惕以下诈骗活动:
1.设置利益诱饵骗取汇款:诈骗分子采用电话或短信群发方式,发布“活动中奖”“低息无抵押小额贷款”“税费退返”等消息,要求受害者向诈骗分子指定账户汇出“手续费”“公证费”“邮寄费”“税费返点”等。
2.编排突发事件扰乱防范意识:冒充银行业金融机构官方信息平台发布“银行卡异地巨额消费”短信,冒充亲朋好友在异地急需资金救急等,诱骗群众汇出资金。
3.捏造子虚乌有事项干扰正常判断:谎称“账户涉嫌洗钱犯罪”“个人信息遭泄、银行账户不安全”“邮寄的物品中藏有毒品”等,要求群众将资金转入所谓“公共安全部门设立的安全账户保障资金安全”,或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套取群众的账户名称和交易密码。
应对诈骗“三不二要”
“三不”:不轻信不法分子的利益诱惑,提高警惕,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设置圈套的机会;不向来历不明的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在不能得到完全确认的情况下,不向陌生人账户汇款、转账,对于双方有频繁资金往来的人员,在汇款、转账前也要再三核实对方账户,同时妥善留存相关单据。
“二要”:随时提高警惕,遇到自己不熟悉、不知道的情况,一定要先多方核实再采取行动;发觉可能上当受骗,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及时联系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寻求帮助。
相关新闻
过年留神六大手机吸费陷阱
春节来临,电信诈骗、手机木马等很多诈骗方式统统瞄准“手机钱包”,业内安全专家为你揭秘六大手机吸费陷阱。
【嘀一声电话吸费】手机忽然响起却又立即挂断,担心错过了重要电话,拨打回去,或是接入语音广告,或是忙音,或没有任何声音,然而,话费瞬间被疯狂吸走。
【偷耗流量吸费】智能手机被吸费常常是因为被偷耗流量。部分恶意手机软件可以强制开机自启动运行,私自联网下载,导致流量大量流失,甚至阻止安全类软件的运行。
【伪基站吸费】近期,一种名为伪基站的强发垃圾短信和诈骗短信的攻击方式泛滥。冒充银行号码、10086甚至110电话,诱骗中招者访问虚假网银,盗刷银行账户资金。
【二维码吸费】一些不明来路的二维码,很可能泄露用户的账户信息,严重的直接盗刷银行卡。市民陈女士就因为用微信扫了二维码,感染了“隐身大盗”木马,被盗5000元。
【广告吸费】“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等热门游戏,在安卓平台有几十个不同的盗版版本,用户下载后会发现,不仅游戏内弹广告,在手机通知栏也会弹广告,不小心点击广告就会强制下载软件偷耗流量。
【预装软件吸费】新买的android手机没用几天就少了几十元话费?之前,一批用户购买了被刷入“白卡吸费魔”木马的水货手机,由于木马植入手机固件,无法手动卸载,造成用户话费高额流失。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