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哥玩打车软件赚1.8万?烧钱竞赛引出传闻

2014年01月28日 15:51   来源:金陵晚报   

  一个传说近来在南京的哥圈中流传:短短几个月内,一个南京出租车司机因为成功推荐1700多个同行和乘客,安装某款打车软件,拿到了1.8万元的奖励。这让耳闻者不禁眼红,“这阵子到处在拉人,都想跟那些打车软件‘土豪’做朋友。”

  尽管事件主角“嘀嘀打车”对《金证券》记者否认了上述传闻,但自打和“快的打车”相继从互联网大佬那儿拿到亿元级融资,打车软件新一轮烧钱竞赛趋于疯狂,各类高额补贴和市场推广动作晃眼。不过,由于盈利模式不明晰、政策风险尚存,打车软件“钱途”未卜。

  “比开车还来钱”

  “你哎晓得啊,一个出租车司机拉了1700多个人装了个打车软件,一下子拿了1万8千块的提成,闯进了华东前五名哦。”司机老王开车路上边和《金证券》记者搭讪,边抓着手机“抢单”。

  老王在南京一家小型出租车公司开车,四十岁出头,长相显老。去年7月,自称“玩不转新技术”的他,在同行的指导下,安装了一款打车软件。“用还是蛮好用的。有乘客在新街口发个要车信息,我要是刚好在附近,就按下‘抢单’。抢到了的话,乘客信息就发到我的手机上,到时候接头就行了。”

  他向《金证券》记者介绍,自己的手机是山寨货、不灵光,抢单子总是有一搭没一搭。今年春节前一定要换部好点的智能手机,“你不晓得,弄好了这个软件,比开车还来钱。”

  按照嘀嘀打车的规定,成功推荐同行或者乘客安装软件,出租车司机可以按人头拿到10元的话费奖励。他指着手机屏幕上的数字说,“我这人脸皮薄,不好意思跟人家开口,也就介绍了几个关系好的。你看,他们已经返了50块的话费。”

  去年下半年,微博上曾流传一个段子,说上海一辆出租车有4个移动终端,装了十五六个叫车应用,平均每个月获各种奖励2000元。这个年头开出租,烧的不是汽油,是流量!“老王对《金证券》记者感慨道,现在南京出租车上装两三个移动终端的,早就不稀奇。”说实在的,用打车软件并不增加多少收入,但七七八八的补贴、奖励让人动心。"

  “专注抢单,不怕发生事故吗?”老王对记者挥挥手,“没事,我们都是老司机了,拎得清的。”

  “集体性反常噤声”

  “并没有查到你讲的那个司机,短期内要想推荐1700多个人安装软件比较困难,这个消息应该是谣言。”嘀嘀打车媒体公关人员说完,不愿意再对《金证券》记者透露更多信息。

  谁成就了那个口口相传的南京“最牛司机”?对于这一疑问,快的打车并未回复,摇摇招车市场部负责人则表示,“关于市场推广,现在不接受采访”。

  “你要问为什么打车软件公司会集体性反常噤声?可能跟北京电召平台遇冷的事情有关吧。”《金证券》记者接触的圈内人士分析。

  据《北京晨报》数日前报道,北京首批冠名96106的4款官方打车软件正式上线刚4个多月,就基本“夭折”——由于不能加价召车,导致司机全部转投“快的”和“嘀嘀”的怀抱,因为这两家打车软件投入巨资奖励司机抢单。

  圈内人士解释说,去年年中打车软件接连碰上政策打击,深圳更是直接封杀。北京对这批打车应用硬软企业“招安”,看似进入“安全名单”,但规定不允许加价、不允许语音叫车、不允许手机端预约。为了绕开“不允许加价”的规定,打车软件在播报订单内容时,有时会在用户的话语前插入“奖励5元”或者更高的语音内容。当用户叫车订单无人应答后,便会由打车软件公司帮用户补贴司机,提高订单的成功率,事实上在“加价叫车”。

  “打车软件公司愿意烧钱,这是市场行为,但这么做肯定让管理部门很尴尬。听说报道出来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打车软件公司现在要夹着尾巴做人了。”他对《金证券》记者说。

  “烧钱烧不下去了”  

    不得不说,奖励司机抢单、对乘客打车返利等推广手段,恰是打车软件攻城拔寨的“杀手锏”。

  从2012年到2013年上半年,打车软件曾经历了一个疯狂的扩张期,公司数量突破百家。但仅去年一年,打车软件企业至少就死掉了40家。“打车小秘”市场部品牌总监胡绪雷掰着手指给《金证券》记者比划,“嘟嘟打车停止服务了,大黄蜂被快的打车收购了,行业内现在就是‘北嘀嘀,南快的’,加上摇摇打车、打车小秘这几家,其他都死掉了,烧钱烧不下去了。”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一跃成为行业双霸,得益于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富爸爸”。据媒体报道,今年1月2日,嘀嘀对外正式宣布获得1亿美元融资,其中3000万来自腾讯。

  每次融资都成了市场份额争夺战的导火索。1月初,快的宣布耗资一个亿进行“北伐”,持续一个月的活动期内,北京首次使用快的打车的新用户将获得30元的话费返还。嘀嘀打车也祭出新招,从1月10日开始,向每一笔用微信支付车费的订单,给司机补贴10元,给乘客返还10元。

  随后“战争”迅猛升级。1月20日,阿里宣布,使用它投资的打车软件“快的打车”进行叫车,且使用支付宝钱包支付,用户每单立减10元(每日2笔封顶),司机每单获得10元的奖励(每日5笔封顶)。1月21日,阿里更临时宣布,将追加5亿元,用于提高对接单司机的奖励。接单司机的奖励增至15元/单(每日5笔封顶),用户奖励不变。此前,快的打车CEO陈伟星曾对外透露,每月支出接近300万元,其中线下推广的员工额外支出、全国20万司机的补贴和市场费用都是在培育期的特殊花销。阿里如此“请全国人民打车”,支出更是噌噌往上跑。

  残酷的是,直至现在,这两家龙头企业只见掏钱未见进账。

  “谁也不知道能否成功”

  采访中,易观分析师尹晶雪直言,打车软件行业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比较统一,实现O2O模式相对容易。对于后进者,业内人士似乎也并不担心。目前进入打车软件市场的成本急速升高,此前可能只需要几十万,奖励用软件的司机、乘客就够了;现在则是“海陆空”全方位各种营销手段,花费至少上千万,所以并非“谁想进就能进的。”

  胡绪雷对《金证券》记者称,打车只是获取用户和品牌的第一步,大家疯狂烧钱想法很简单,希望抢占市场后能反向收费。比如通过出租车大数据开展定向广告、信息推送,提供本地生活指南。条件成熟后也可以收取适当服务费或者加价分成,为VIP司机提供特定路线乘客(机场方向等)。“有盈利规划,但谁也不知道能否成功。”

  的哥只用手机接单打车难上加难

  前两天杭州人屠晓吐槽,他说自己前几天晚高峰时在文一路愣是站了快2小时才打到车:“现在很多的哥都一门心思接这些打车软件的生意去了,人们打车反而越来越难了。我们在路上扬手招车,根本不管用。”

  嘀嘀打车杭州区域经理黄超奇告诉记者,根据后台监控,早晚高峰将近10000名司机在线,有15000多名乘客使用嘀嘀打车,周一的早高峰和周五的晚高峰会略高。“我们曾经统计过,在这17000多名司机用户中,大约有1/4已放弃扫街,完全依靠打车软件。”

  打车软件的诞生,源于打车难。然而,为了解决部分打车难情况而诞生的软件,却反而导致了高峰期打车更加困难,难免给人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

(责任编辑:彭博)

精彩图片